2025年11月25日
微信

钩沉|创建苏州最早精神病院的传教士:惠更生

作者: 蒙允转载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5年11月24日 09:02 |
播放

小引:1895年1月,惠更生携妻子和三个幼小的孩子抵达苏州,开始了在苏州四十年的传教和医疗工作,他针对精神病的治疗采用当时先进的发热疗法给患者带来福音,不仅各地的求治病人纷至沓来,而且不少学校把苏州的精神病院作为参观学习的课堂。

1862年5月2日,詹姆斯·惠更生(James R·Wilkinson)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其父曾参加过南北战争。1885年4月,23岁的惠更生毕业于南卡罗来那州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为全科医生,精于外科。

de8b64fczjc8kwrrce.jpg
惠更生(后排左一)

1889年5月2日,27岁的惠更生结婚,夫人安妮(Annie)1886年毕业于格林维尔女子学院,后育有二男四女。

de8b7d3opsb2dmyrfw.jpg
惠更生家人与医院员工合影

1895年,惠更生夫妇受美国南部长老派教会委派来到中国苏州,先期到达的戴维斯在苏州齐门外洋泾塘岸建福音医院,任院长,该院虽然建于苏州的东北角城郊,但与齐门护城河相临,交通十分方便,初建时占地十二亩,建有灰色砖木结构二层小楼三栋,同年惠更生来该院主持行政和医疗工作。

de8b7zm32bsps6xfwb.jpg
1899年的苏州福音医院

1905年,福音医院开始收治精神病人,精神科床位开始只有20张,随着病人的增加,到1913年达到100张,共分三个病区,除女病区外,另有男性重病区和男性轻病区各一个。

de8b8myyuxo21yk9ow.jpg
医院病房大楼

1918年,惠更生返美渡假,参观考察并向美国教会筹款,返回苏州后又得到苏州地方绅士杨翼之、陆翥双等的捐助,于1919年在苏州的西北角城郊护城河渡口四摆渡(现广济医院院址)购地三十亩,营建房屋成立更生医院。 

de8b9dww5nvqpaohmr.jpg
惠更生(中)与绅士们合影

1919年夏,吴县霍乱流行,苏州警察厅、苏州公益事务所和吴县商会都开设了临时的时疫医院。苏州警察厅在苏州城内穿心街设立的时疫医院,由惠更生主持,10天就收治病人273名,其中没来得及治疗而去世的只有6人。直到当年10月2日医院才关闭。

de8ban85rdnclyrbmb.jpg
医院内部

1923年,更生医院正式开始收治病人,惠更生为医院院长,同时兼任福音医院医务主任。

de8bb3h7fb6aemxuxv.jpg
更生医院护士合影

1927年,65岁的惠更生医生因患病体弱且双目失明,无法坚持工作,不得不辞去更生医院院长及福音医院医务主任职务,先由其弟(Gir Wikinson)接任,不久分别由荣梅生、韦立登、李尚义担任。

de8bblsxlc9b0sowgq.jpg
更生楼

1934年,精神病床位数达200个,收治精神病人343人,病人来源覆盖17个省,治疗结果是:治愈87人,改善179人,未改善68人,死亡9人。

de8bc76oekotxbxqcc.jpg
更生医院病房

1935年1月21日,惠更生医生因脑溢血,病重不治去世,享年73岁。按照他的遗愿,墓地安葬在福音医院后花园内。

de8bcqb01x26hdoqmh.jpg
更生楼

1995年9月5日,惠更生的孙子乔治夫妇在苏州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跑了五家医院,最后终于在傍晚找到了祖父惠更生曾经创建的医院,与医院的接待人员在其出生的小楼前合影留影。

de8bd6equaalfizs0g.jpg
当时的合影留念

2007年11月2日,惠更生医生的曾孙女画家瑞伽(Richle R.Wilikinson)女士受惠更生家族的委派,来到了苏州四摆渡广济医院寻访先辈的足迹,参观期间瑞伽多次流泪。瑞伽代表惠更生家族表示希望与医院共同设立奖励基金会,以资助苏州广济医院的年轻医生、护士赴美留学、进修,共同促进医院提高和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文章蒙允转载自公众号:寻找传教士的足迹

co1kl8ak9455ba97nf.jpg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