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收到一位姊妹的信息,她对我说:“弟兄啊,我来到咱们教会已经几个月了。每次来听道、唱诗都很好,只是有一件事让我感到无奈,就是自从来了教会之后,无论我怎样努力想要融入这个群体,但发现都很难融入进去。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似乎自己总是插不上话;而在分享的时候,又感到自己的年龄与其他群体格格不入,似乎缺少许多共同语言,大家对我的经历也很难产生理解、共鸣,这让我始终感到自己像是一个外人一样。虽然人坐在这里聚会,但心却是疏远和陌生的。所以,我想换一间教会,请弟兄为我祷告。”
当我听到这位姊妹的分享时,我心里感到很难过,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位姊妹始终没有参与教会生活,这让我留意到一件事情——在教会当中,还有很多弟兄姊妹像她一样,虽然没有说出来,但他们总是迟迟地来、匆匆地走,平时在群里也很少有与其他人的互动。这让我意识到,由于很多弟兄姐妹的工作、年龄、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难以融入这个群体的感受。
我曾经在南方的一座城市待了几年,也在那边的教会有一些服事。那边是中国最早复兴的教会之一,他们独特的诗歌、祷告的气质和聚会的模式已经自成一派,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类似的聚会点。但也有弊端,就是当外省的弟兄姊妹来这里务工或者上学,想要来到教会的时候,都存在一种难以融入其中的现象,他们感到一种被教会的弟兄姊妹无意地边缘化的感受。我知道这种感受是痛苦的,就是渴望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来、委身在其中,但却发现自己融不进去,这也是我那几年在那座城市亲身的感受和经历。所以,我开始重视这件事情:是否有更多的弟兄姊妹在去到一个新的教会之后,都会有这种难以融入的感受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处理这种融入不进一个新群体当中的困境呢?
一、为上帝带领我所去的教会祷告
当我们融入不进一个教会时,很自然的反应是疏远、逃避或者干脆离开这间教会,我们会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说:“不是我不愿意委身,而是我融入不进去。”
我特别能理解因为年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确实会让我们难以融入到一个群体当中去。但这些只是外在的层面,我想,去一间教会从本质上是一件属灵的事,所以也要透过属灵的方式去处理,就是相信上帝一定会带领我们去到一间祂要我们在这个阶段所委身和得到牧养的教会,所以我们不是去找一间迎合自己的教会,而是要找一间上帝带领我们进入的教会。
这与我们的祷告和寻求是密不可分的,我知道有很多弟兄姊妹在寻找教会的时候,凭的不是上帝的带领,而是心中个人的喜好,比如“我喜欢去年轻人多的”“我喜欢去敬拜氛围活跃的”“我喜欢去常常有活动的教会”。但如果去到一个教会,却发现老龄化严重、缺乏活力,然后敬拜又比较枯燥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说:“我的感觉不好,所以我要离开这间教会。”我想说,这本质上其实是在用自我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保罗华许牧师曾有一句话说:“不要选离你家近的教会,要选一间离圣书近的教会。”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不要选自己想去的教会,而是要选择上帝带领你去的教会。”所以我们要问自己的是:“当我们感到自己难以融入到一间教会的时候,我们有为此恳切地寻求上帝的带领吗?
二、把教会的弟兄姊妹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
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群体时,往往是陌生的,也感到难以融入到其中。但在祷告之后,若是确定这是上帝的带领,那我们就要看这里的弟兄姊妹是超越我们肉身亲人的家人。我从小在姥姥姥爷家里长大,我从不会说在这个家里没有意思,因为都是老人,而是感到这个家里是温馨的,因为姥姥非常疼爱我。她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并常常为我祷告,这就是亲人的力量。当我们把弟兄姊妹当成我们真正属灵的家人去看待的时候,他们是我们的家人,是基督肢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看待他们的时候,也应当带着这样属灵的眼光去看待。
我记得有一位弟兄,他们从河南搬迁到我所在的城市工作,后来他们去到了一间教会。起初他们去到那里的时候,都是老年人,他们感到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同龄人,感到十分孤单。半年之后,这位弟兄的妻子怀孕了。他们举目无亲,在这个城市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因为弟兄工作繁忙,姊妹便没有人照料,教会的阿姨们知道之后,直接排班轮流去到这位弟兄家里来照顾他妻子的起居饮食。到后期宝宝快要出生的时候,有几位阿姨干脆搬着床铺住到了弟兄家里,为他们买菜、做饭、洗尿布。这对夫妻深受感动地说:“我们刚来这间教会的时候,其实是不想留下来的,但是看到这是上帝的带领,又看到弟兄姊妹对我们的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孩子的爱,我们真是感动万分。”
所以,我们需要问自己的是:当我在一间教会感到难以融入的时候,我把这里的弟兄姊妹只是当成普通的基督徒来看待,还是把他们当成是我在主里的家人亲人去对待呢?
三、带着一颗服事的心去委身教会
当我们感到一间教会难以融入,想要离开的时候,是什么可以让我们留下来呢?我认为是换一种眼光,就是带着感恩的心,以服事人的姿态去服事教会的弟兄姐妹。当我们选择留在一间教会的时候,我们常常是带有条件的,比如,这间教会讲道非常精彩,或者这间教会特别有吸引力,又或者这间教会平时的活动特别多,让我感到非常的愉悦。但带着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带着条件的委身,也不是真正的委身,因为真正的委身是一种在基督里的无条件的爱,就是:“这是我的家人,无论他们好与不好,这都是我的家人,我愿意委身,我愿意服事他们。”我认为每个人去到一个新的群体的时候,都很容易产生排斥和难以融入的情况,但我们只有看见耶稣基督这位坐在天上的君王,面对我们这些在地上流浪失散的局外人时,祂是如何拯救、接纳和服事我们,我们才能真的有力量来带着一颗服事的心来服事眼前这个看似难以融入的群体。
我记得当我刚去到教会当中的时候,教会里都是农村的老年人,他们读经都读得很吃力。我坐在底下,实在听不懂台上的人在讲什么,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只是每到周日,他们忙完田里的活之后,就匆匆赶到教会里一起唱诗。聚会前期,我感到自己特别孤单。可是后来随着关系的建立,我发现这些爷爷奶奶特别关心我,并且常常为我祷告。每次见面他们都会说:“孩子,你最近的工作有着落了吗?我们一直在为你祷告。”“你的婚姻有着落了吗?求主为你来预备。”慢慢地,随着对这些爷爷奶奶的认识深入之后,我对他们的生命也产生了负担。
我发现其中一些人他们对信仰很火热,但是却不认字,所以他们根本无法读经;有的人他们来到教会当中很多年,但是却不明白福音是什么。在认识他们的过程当中,我的心态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从一个想要游离在边缘的信徒转变为想要起来服事他们的人。他们待我像自己的孩子那样,那我也待他们像我的爷爷奶奶那样,希望能够尽我的微薄之力,可以服事到他们的生命。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