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群里,有位弟兄与人分享福音,却遭到了不少非信徒群友的抵制,有位女孩甚至说了一些讽刺信仰的话。可这位弟兄却回怼那个女孩,说她就是个“站街女”。此语一出,立刻在群里引发了巨大争议,大家纷纷谴责弟兄的不当言语,并希望他道歉。弟兄于是一怒之下退了群,结果是他们对于福音更加反感、疏远了。
平心而论,这位弟兄确实是好心,希望更多人接受福音。那个女孩对于信仰的讽刺的确也有些过分。只是作为基督徒,我们不应该用这种侮辱性的话语攻击对方,即使她用了不当言论攻击我们的信仰。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基督徒在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在福传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尤其不能骂人。
言语如舌上的火焰,既能照亮他人前路,也能点燃纷争。对基督徒来说,信仰的核心是效法基督的爱与包容。即便面对信仰差异,甚至攻击我们的人,也要做到不骂人、不恶言,才能让信仰的生命拥有见证。
使徒保罗传道时,面对各种偶像与异教哲学,他没有斥责谩骂,而是先肯定了希腊人的对未识之神的敬拜,然后再温柔分享福音的真理。这恰是基督徒当有的姿态。但尊重差异不代表妥协信仰,保持谦和也不等于放弃立场。辱骂只会激化矛盾,让他人看不到基督的荣美。唯有以温柔谦卑的言语待人,才能让信仰的馨香透过生命的自然流露,使他人有机会看见真理的光。
有些非信徒不喜欢我们福传,甚至攻击信仰,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毕竟他们从未听过福音,对基督教也存在很多偏见与误解,在言语上冒犯也可以理解,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永远抵挡福音。教会的信徒中,曾经是反教者但后来归正的情况,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信仰争论而对他人破口大骂,使用污秽的言语。
信仰生命的见证,从来不是靠言语攻击,而是靠生命的见证吸引人。当我们用包容代替指责,用倾听代替攻击,用祝福代替谩骂时,便是在践行基督彼此相爱以及爱众人的旨意。毕竟,我们蒙恩不是因为自己比他人更完美,而是因着上帝的怜悯。同样,对待不同信仰的人,我们也当将这份怜悯化作言语的温度,让每一句话都成为连接而非隔断,成为祝福而非伤害。
而对于不了解信仰的非信徒,他们对于福音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基督徒的言行举止。假如我们动不动就恶语相向,这会让他们如何看待我们的信仰呢?从笔者多年的接触来看,很多人不愿信主其实和某些基督徒福传方式不当、缺乏见证有很大关系。
假如我们没有让别人感受到上帝的爱,又如何能让他们接受福音呢?我们一定要谨记,绊倒人的人是有祸的。为了福音的缘故,我们千万不要去做这些容易拦阻福传的事。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