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6日
微信

特稿|从圣书的视角认识领养

作者: 星之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8月26日 14:13 |
播放

编者引言

本文从圣书的角度探讨领养的属灵意义,结合经文、神学思考与现实见证,逐步回答关于领养的许多关键问题。透过这些探讨,我们不仅能理解领养与基因、家庭、呼召等议题的关系,更能看见上帝藉着领养彰显的救赎计划与拣选之爱。
一、从惧怕到信靠
二、抉择的难题
三、上帝永恒的生命蓝图
四、真正的血缘是在基督里的联合
五、不孕与呼召:在缺乏中寻找上帝的旨意
六、领养不是上帝的备选方案
七、父母:上帝眼中的真正身份
八、亲生父母:上帝的怜悯与托付
九、领养所启示的上帝的真实性格

一、从惧怕到信靠

我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国际领养”的共同创办人,并肩负这份使命,实在要归功于多年前妻子 Renée 的勇敢与坚持。一般而言,夫妻会一同规划并推进领养之路,但当时我的妻子却独自踏上了这段旅程。而我因心怀惧怕,未能与她并肩而行。

婚后三年,Renée 辞去了工作,开始为我们所盼望的孩子预备家园。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却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我们只得求助于医学。无论是医生还是各种检查,都无法给出我们不孕的确切原因。那时我愿意继续等候,看上帝将如何成就;然而 Renée 却已整装待发,渴望为人之母,并坚持向前。她于是开始探索通过领养来迎接孩子、建立家庭。

 坦白说,当 Renée 开始拿着各种领养的宣传册向我介绍时,我心里只有些许兴趣。我坚信上帝会垂听我们的祷告,赐下一个亲生的孩子,因此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考虑领养。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认为 Renée 不愿意继续等候上帝,是缺乏信心。毕竟,上帝曾应许“将我们心里所求的赐给我们”,而我们心中最真实的渴望,正是迎来一个亲生的孩子。尽管我心存疑虑与保留,Renée 却依然坚定不移,执着地追寻着作母亲的道路。

当我们在上帝对我们生命的计划与对孩子的盼望之间与上帝摔跤时,我终于走到一个地步,开始支持 Renée 作为女人的直觉。那是在一次面谈之后:一位产母采访了我们,考虑把她腹中的孩子交给我们。尽管她最终把孩子托付给了另一家,我们咽下失望,但也正借着这次经历,上帝改变了我的心。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一位身处困境的母亲,迫切需要别人的扶持。就在眼前,她正要把孩子交到我怀里。她代表着世上无数处于需要中的女人,而我们恰能成为她的帮助。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与 Renée 并肩而行。我们对领养的探讨,也逐渐从设想到现实。虽然对领养知之甚少,却有三个明确的考量:孩子要尽可能年幼;能尽快来到家中;并且在经济上不至于成为无法承受的负担。基于这些考量,我们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国际领养。

我们对孩子的国籍并不设限,因此查阅了多个国家的项目。中国与我们的情况十分契合:当时女婴较多,费用也在我们可承受的范围。我真心相信,若不是 Renée 坚持劝说我接受领养,如今我不会成为五个孩子的父亲。

也许你若能回到几年前,置身当时的我,就会明白我为何会有如此急切的转变。那时,我正沉浸在为人父的崭新体验中,忽然意识到:这个孩子,仅凭几份文件上的签名,便成了我的女儿。抱着小小的菲菲,将她轻轻放进摇篮时,她竟伸手轻拍我的背——那是我最常表达亲昵的方式。而这一记温柔的拍打,胜过千言万语,让我第一次真切看见了爱的模样。

不久之后,菲菲开始叫我Papa,她的笑容将我的心完全填满。直到今天,每每想起,仍禁不住热泪盈眶。借着菲菲,上帝向我们显明了为人父母的奇妙喜乐。也正因这份经历,我们对上帝所赐的“领养之心”有了全新的体会:原来,祂为我们生命所预备的计划极其美好,而那些因着领养进入我们家庭的孩子,正是这奇妙计划的一部分。

对于尚未作出领养决定的读者,我最想传递的一个信息是:上帝有一个要赐福于你的计划。我盼望我的经历能帮助你面对心中的一些惧怕。我把我们的故事按着我和妻子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来铺陈,也写下上帝在我们挣扎中所启示的内容。

二、选择的难题

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曾有幸为自己与他人设计、建造房屋。我的父亲同样是建筑师兼建造商,所以从有记忆起我就与工地相伴。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卡车和土方机械;童年最鲜明的记忆,是看见父亲坐在制图台前,肩上灯光倾洒,他专注地绘制建筑蓝图。

我自幼在设计与建造的环境中成长,这使我对“上帝为何这样创造世界”格外敏感并充满兴趣。即便没有类似的背景,人们也容易想象:当下的世界本可以有无数种样貌。我们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

然而,现实却摆在眼前。在一位全知、无所不在、且满有慈爱的上帝面前,痛苦的存在反而成为许多人拒绝耶稣为救主的理由。毕竟,谁愿意接受一位似乎残酷、甚至嗜虐之神的恩赐呢?

不妨设想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你或许会称之为“伊甸园”。在那里,上帝若没有放置那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就永远无法拒绝祂。那将会是怎样的世界呢?我知道,在那里不会有眼泪,不会有死亡,也不会有苦难。听上去的确完美无缺,但别忘了凡事都有代价。

我们将失去人类最根本、最宝贵的能力——选择。选择去爱谁,选择说什么,去哪里,吃什么,穿什么……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真正的自由。至于自由意志究竟比从未有过选择更好,还是更糟,这个问题足以让世人争论上百年。然而,在一切辩论之前,我们必须回到源头:思考造物主的本性,以及我们所身处的受造界。上帝按着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我们,这意味着,从创造之初,人就带着与上帝相似的尊贵,并拥有作出选择的能力。

没错,上帝本可以不按祂的形象造我们,不给我们选择的能力;但祂并未如此。作为创造主,上帝赐给我们自由意志这份祝福:能思想与想象,能设计与创造,也能像祂那样去爱。

你也许会问:这与“领养”有什么关系?答案要从我们对世界的运作方式,以及上帝为何这样创造世界的理解谈起。上帝就是爱,祂不愿任何人受苦,但我们该如何解释,为什么路旁依然会有无助的孤儿?若从“选择”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承认:世界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人被赋予了自由意志,可以作出自私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往往会深刻影响他人的生命。我们常常希望这些事从未发生过,甚至觉得根本不该被允许发生,但在祂的智慧里,上帝仍然容许人自由去作选择。

若我们承认:上帝创造了一个赋予人“选择”恩赐的世界,而人的每一个选择都在祂完整的计划之中,我们就能更深体会祂在“领养”上的心意。要明白上帝的计划,首先要相信祂的旨意绝对完美,从不出错。即便生活看似混乱无序,上帝仍然掌权,依然在成就祂的心意。这,正是信心的核心——当一切看似没有方向时,仍选择信靠上帝与祂完美的计划。

dc7p4q8g8izl8g8pon.png  

三、上帝永恒的生命蓝图

许多人心中常常挣扎,认为不孕或需要领养,是否意味着上帝对他们的生命计划出了差错。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让他们做父母,为什么祂没有赐下亲生的孩子?如果祂真的爱他们,为什么要封闭她们的子宫?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人常常以为:上帝完美的计划会被我们的生理限制或外在环境所阻碍。然而圣书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以赛亚书》五十五 章中,上帝亲自宣告:“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你们的道路也非同我的道路。” 祂的话提醒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期待和理解来限定上帝的计划。

在整本圣书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上帝常常藉着人眼中看似失败的处境来成就祂的应许。亚伯拉罕和撒拉在生以撒时早已年迈,根本不可能生育;哈拿的不孕,正是先知撒母耳诞生的序幕,而撒母耳后来为君王膏油;以利沙伯的不能生育,最终因施洗约翰的诞生而逆转,他预备了基督的道路。
dc7p53poy0k9nedkkm.png

C.S. 路易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在他的著作《苦难的意义》(The Problem of Pain)中,他驳斥了这样一种观点:上帝原本设计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却因受造之物的自由意志而被破坏,以至于上帝不得不临时调整祂的计划来拯救它。

C.S. 路易斯写道:“有人提出一种谬论,以为人的堕落出乎上帝的意料,打乱了祂的计划;更荒谬的是以为上帝明知永远不会成就,却仍旧这样安排。事实上,上帝在创造第一团星云时,就已看见了十字架。世界好似一场舞蹈:美善源自上帝,却被受造物的邪恶打乱;然而最终,上帝亲自承担了邪恶所带来的苦难,使这一切破坏得以复原。”

四、真正的血缘是在基督里的联合

有些因不孕而挣扎的夫妻,因无法传递自己的 DNA 而感到深深的失落。他们疑惑:上帝是否更看重血缘关系,而不是领养关系?

圣书清楚地表明,上帝并不是以基因来界定家庭。圣书多次强调属灵的联系高于血缘的联系。当耶稣被问及祂的母亲和弟兄时,祂回答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使徒保罗提醒信徒,我们被接纳进上帝的家,不是因着血缘的出生,而是因着圣灵。在《罗马书》八章中,他写道:“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

在旧约和新约中,上帝一再赐福并使用那些并非完全由血缘组成的家庭。摩西由法老的女儿抚养长大;摩押女子路得进入了基督的家谱;约瑟虽然不是耶稣的亲生父亲,却被托付抚养上帝的儿子。

在这些例子中,上帝都表明,祂的旨意并不受 DNA 的限制。真正重要的是顺服、信心和爱,而不是血缘。 

五、不孕与呼召:在缺乏中寻见上帝的旨意

面对不孕问题的夫妻,常常感到内疚和羞愧。他们怀疑,自己无法怀孕是否是因为过去的罪而受到的惩罚。这种负担会深深压在他们心头。

然而,圣书并没有教导说不孕是上帝的惩罚。虽然旧约中有时提到不能生育,但它从未与上帝定罪某人的罪联系在一起。相反,它常常被呈现为上帝彰显祂能力和荣耀的契机。

想想撒拉、哈拿和以利沙伯。她们都经历过不能生育,但最后都因上帝的奇妙介入而生下孩子。她们的故事提醒我们,上帝的旨意远超人类的理解。

耶稣的门徒曾问祂一个生来瞎眼的人:“拉比,这人或他的父母,谁犯了罪,使他生来就瞎眼呢?”耶稣回答说:“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乃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同样,不孕不应被视为上帝的惩罚,而应被看作是祂恩典彰现的地方。这并不是上帝弃绝的记号,而是邀请人更深地信靠祂。

那么, 问题是如果我渴望有孩子却不能怀孕,上帝对我有什么计划呢?

对许多夫妻来说,渴望拥有孩子是一种极其深切的愿望。当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带来心碎和困惑。人们常常在等待与痛苦之中疑问:上帝在他们身上的计划究竟是什么?

圣书教导我们,上帝知道我们心中的渴望。“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这并不是说上帝总会照我们所想的来满足我们,而是祂会使我们的渴望与祂完美的旨意相契合。

有时候,上帝的计划包括亲生孩子;但另一些时候,祂的计划可能包括领养、寄养,或是属灵的父母身份——在信仰中引导和培育他人。关键不在于具体的道路,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顺服上帝的带领。

上帝呼召我们,即使在不能明白的时候,我们也要信靠祂。圣书提醒我们:祂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在不孕的挣扎中,上帝邀请我们安息在祂的智慧里,并向祂更宏大的计划敞开我们的生命。

你的价值并不是由你是否能怀孕来决定,而是由你在基督里的身份来定义。上帝对每一个生命都有计划,而祂的计划永远是美好的,即使它与我们所期待的有所不同。

 dc7p5eq9cwk6qckoly.png

六、领养不是上帝的“备选方案”

有些夫妻会有这样的想法:领养是备用选择。只有当“首选方案”,即生育亲生孩子失败时,才需要考虑。这种观念会带来不必要的内疚和犹豫,仿佛领养在某种程度上就不够圣洁,也不太符合上帝的旨意。

然而,领养绝不是上帝的“备用方案”。领养从一开始就处于祂救赎计划的核心。上帝早已知道人类会陷入罪中,并预定我们要借着基督得着儿子的名分。“因为他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 在英文里用的不是“拣选”,而是“领养”(adopt)。

这一真理表明,领养不是一种“补救措施”,而是上帝永恒设计的写照。领养意味着参与在一个与福音相呼应的神圣故事中。正如上帝借着基督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女,世上的领养也让我们能够以具体的方式活出同样的爱。

当夫妻明白这一点时,领养就不再被视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一个呼召。它成为用生命见证福音的机会,接纳孩子并不是为了弥补自己所缺,而是接纳上帝所托付的祝福。 
dc7p5p9kg2dks9ajly.png

七、父母:上帝眼中的真正身份

一些正在考虑领养的父母担心,由于自己没有生育这个孩子,他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成为“真正的”母亲或父亲。这种顾虑源自于一种文化上的假设:认为父母的身份必须严格建立在血缘关系上。

然而,圣书并没有用基因来界定父母的身份。圣书一贯地将为人父母描绘为一种呼召、一份责任和一份爱。例如,约瑟并不是耶稣的亲生父亲,但上帝却将抚养祂儿子的角色托付给约瑟。约瑟供养耶稣、保护祂、引导祂,从各方面都完全履行了父亲的呼召。

同样,使徒保罗常常称自己为他所建立的教会的属灵父亲。他在书信中写道:“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这说明父亲的身份并不局限于血缘,而是由关怀、牺牲和教导所定义。

上帝对“母亲”和“父亲”的定义远远超越基因。在上帝的眼中,父母是那些养育、教导、爱护、管教,并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反映祂性情的人。选择领养的人并不比生育孩子的人少一分真正的父母身份。

当领养父母接受这一真理时,他们就能够坦然地、坚定地走入自己的角色。他们作为父母的权柄与身份,并非源自血缘,而是源自上帝的呼召与赐福。

八、亲生父母:上帝的怜悯与托付

在关于领养的讨论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亲生父母怎么办?我们该如何理解他们在上帝计划中的角色?

首先,必须承认将孩子送去领养的决定几乎从来都不是轻松的。对许多生身父母来说,放弃孩子往往伴随着难以言喻的牺牲与心痛。选择让孩子被领养,往往反映出一种极其深厚的爱——他们寻求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未来,即便付出极大的个人代价。

圣书承认这种痛苦抉择的现实。摩西的故事便是一个例子:他的母亲把他放在尼罗河上的篮子里,并不是因为她不爱他,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爱他。她将他托付在上帝的看顾之下,以确保他的存活和他的未来。

在领养中,亲生父母并不会被从故事中抹去。他们的角色被尊重,成为上帝更大救赎计划的一部分。正如枝子被接上并不会否定树根的存在一样,孩子的故事同时包含了亲生父母与领养父母。

对领养家庭来说,这意味着要教导孩子尊重并珍视他们的亲生父母,不论境况如何。也要让领养的孩子明白,自己的领养身份在上帝面前是完全被看见、被接纳的。

最终,亲生父母与领养父母都成为那奇妙奥秘的一部分,而这奥秘正彰显着上帝的救赎之工。他们的人生在一个孩子的故事中交汇,相互成全。 在这爱的篇章里,我们看见上帝的爱何等深广,超乎人心所能测度。

dc7p5ybvlml2z3msce.png 

九、领养所启示的上帝的性格

领养让我们学习和明白我们的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

从最深的层面看,领养并不仅仅关乎孩子和家庭,而是关乎上帝。领养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鲜活的图画——那就是福音本身。

使徒保罗反复使用“领养”的意象来描绘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在罗马书中,他写道我们所受的乃是儿子的灵,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  领养正表明,那些原本在上帝家之外的人,如今被接纳进来,被赐予新的名分,并完全享有作为上帝儿女的权利。

这一真理重塑了我们看待地上领养的方式。领养绝不是一种次等的选择,而是见证上帝亲自如何去爱的方式。祂选择,祂追寻,祂使人亲近,并称我们为祂的儿女。

透过领养,我们学习到恩典。正如上帝拣选我们并不是因着我们的配得,而是完全出于祂的爱,领养同样反映了无条件的接纳。它把我们带回十字架前,在那里,基督付上代价,使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

对领养父母而言,这意味着他们的呼召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家庭,而是在具体的生活中活出上帝的爱。对孩子而言,这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故事成为上帝信实与救赎的见证。

最终,领养使一切的目光都转向上帝。每一个领养的故事都反映着那个更伟大的故事——上帝在基督里收纳我们为子。

编者最后的话:在领养中领会天父的心

领养并不仅仅是一种人间的制度安排,它是福音的写照,是上帝救赎计划的缩影。透过领养,我们看见上帝如何把原本不配、远离祂的人接纳进祂的家,使他们成为祂的儿女,享有新的身份与永恒的产业。正如保罗所说:“你们从前不是子民,现在却作了上帝的子民”因此,地上的领养,不只是为孤儿寻找家庭,更是让世人借着真实的行动,触摸天父深厚的爱与恩典。

今天,上帝借着领养提醒我们:祂的心意不是定罪,而是拯救;不是撇弃,而是接纳;不是惧怕,而是爱。无论是领养父母、孩子,或是正在寻求方向的人,都能在其中经历祂的信实与慈爱。领养的故事,最终都指向那位永不失信的父——祂在基督里已为我们预备了家。

正因如此,我们相信,领养不仅是家庭的选择,更是天父救赎计划的缩影。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盼望以实际行动,将这份爱带到更多孩子的生命中。“星之村”(Village of the Stars)正是在这样的异象下诞生:一个扶持孤儿与弱势儿童的“村庄”,让他们在关爱与盼望中成长,认识自己在上帝里的身份与价值。星之村不仅提供实际的物质与教育支持,更愿让每个孩子如星般发光,在上帝的家中找到永远的归属。我们诚挚邀请您一同加入,让更多孩子因着上帝的爱与我们的回应,得着新家庭、新生命与新盼望。

原著 Brian Luwis
翻译 查彼得
编辑 奚卫国
校对 赵凌洁

Clyde Xi (奚卫国),星之村主席
微信:ClydeXi
电邮:VillageOfTheStars@gmail.com 
网站:www.villageofthestar.org 

d27wy12n3d3nm40lxt.png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