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公共神学家以色列·奥洛芬贾纳(Israel Olofinjana)在一次会后反思中,敦促全球南方基督教领袖们重申全球宣教中的主动权。他主张建立一种根植于本土背景、圣灵做工和苦难现实的宣教学,不沿袭西方管理模式和外来神学。
多数世界基督教领袖对话(Majority World Christian Leaders Conversation)汇集了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与北非地区的约115位神学家、宣教学者、牧师和一线实践者。会后,英国福音联盟一体人民委员会(Evangelical Alliance’s One People Commiss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的主任奥洛芬贾纳发表文章,指出这次迪拜会议的目的是通过为多数世界的声音提供思考优先事项的空间,在神学、方法论、资金和基础设施上摆脱西方主导地位,从而“重新思考基督教信仰和宣教事工”。
奥洛芬贾纳指出,尽管与会者有着显著多样性,但在代表性上还存在不足,如法语非洲国家及大洋洲的代表缺席、加勒比地区与会者较少。即便如此,他表示本次对话提炼出四大相互交织的主题,共同构成了一个多数世界议程:身份认同、圣灵、宣教和门徒训练。
审视由殖民塑造的身份认同
奥洛芬贾纳称,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是殖民主义对基督教身份认同、门徒训练和宣教事工的持久烙印。这一反思借鉴了拉丁美洲去殖民化思想家们的理论,归纳出四大维度:权力殖民性(coloniality of power,种族-经济等级制度)、知识殖民性(coloniality of knowledge,欧洲认识论的优先性)、存在殖民性(coloniality of being,语言、文化和尊严的压制)和信仰殖民性(coloniality of belief,将欧洲基督教列为唯一正统解释)。
他主张,去殖民化宣教需要承认区域差异性,如巴勒斯坦的(再)定居者动态、非洲奴役与占领的历史遗留、拉丁美洲的征服者历史,亚洲各地的帝国割据与控制、同时还要抵制至今还在阻碍合作的同质化和“分而治之”模式。
奥洛芬贾纳指出,碎片化现象持续存在,源自语言、部落、教义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分裂,这些分裂助长了重复建设和相互竞争。相反,西方机构往往将多数世界群体的身份同质化,选定单一侨民领袖“代表”庞大、多元的社群。他敦促多数世界的基督徒挑战刻板印象,建立能真实反映社区代表性的协作机制。
圣灵和宣教学的塑造
这一反思主张建立以圣灵论为基础的宣教学,警惕行政管理可能遮蔽属灵的辨别力。奥洛芬贾纳对“管理型宣教学”和“圣灵型宣教学”做了对比,同时告诫避免刻板印象:部分西方宣教机构具有圣灵响应性,而部分多数世界的组织高度官僚化。他写道,问题在于哪种动机“主导我们的方法论,以至于压制了另一种动机”。
他还权衡了西方改革宗传统与本土五旬节派的相对影响力。考虑到五旬节复兴运动在多数世界环境中的长期蓬勃发展(从非洲本土教会到牙买加复兴、印度穆克提宣教会到20世纪初的韩国宗教运动),他质疑为什么五旬节派的洞察力在主流宣教神学中常被置于次要地位。他认为,多数世界的神学也应当吸取古代基督教传统(如科普特正教会及印度东方正教会)的优秀之处,不要仅局限于欧洲宗教改革的框架。
超越数据的门徒训练
奥洛芬贾纳称呼苦难为“宣教事工中的常态”,质疑那些以人数增长、迎合捐资人的报告和遵循循序渐进公式为驱动的门徒训练模式。他警告说,这样人们可能沦为服务于机构目的的统计数据,不是作为门徒增长。他称,有效的模式应当兼具高效管理和由圣灵引导的准备工作,让信徒在高代价的环境中成长,使其既能理解苦难神学,又能为之做好装备。
适合背景的宣教和争议性用语
在宣教实践上,奥洛芬贾纳强调了若干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谁领导本土化进程?是入驻背景的信使,还是身处其中的受众?亚洲应当如何对应跨信仰现实?非洲该如何直面本土宗教复兴和有害邪教的兴起?拉丁美洲需要如何将解放诠释学如何应用于原住民、天主教和社会-政治现实之中呢?
他进一步提出,鉴于这些专业术语可能承载了殖民历史包袱,多数世界的教会是否应当重新审视“宣教、传教士和事工性”等核心概念的表述方式,进而发展本土化隐喻和象征体系来实现整体化见证。
多数世界宣教学的独特性
通过研究和会上对话,奥洛芬贾纳指出多数世界宣教学的两大核心特征。第一为“苦难”(suffering)。他指出,最新的迫害观察名单上的50个国家都位于多数世界,因此可靠的宣教学必须正视“殉道史宣教学”(martyrology missiology),这种神学形成于信仰经常付出代价的环境下。他还警告并反对西方胜利主义,因为它会公开强调他人苦难但回避对正义的深度启示。
第二是“解放”(liberation)。鉴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征服和奴役的悠远历史,多数世界神学发展出了解放性视角,这体现在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南非黑人神学、巴勒斯坦解放神学和美国黑人神学,它们都在寻求摆脱强加的束缚,追求自由。
奥洛芬贾纳敦促多数世界教会将这些解放性视角融入全球宣教,直面西方基督教经常忽视或争论的问题。他还特别指出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和加沙局势构成全球教会的“宣教学危机”,呼吁以先知性的团结作出回应。
他也指出气候与环境正义是共同的优先事项,强调尽管危机具有全球性,但其影响却不成比例地落到多数世界社群身上。他认为,非洲、亚洲、中东与北非、美洲、北欧和大洋洲的地域性整体世界观,需要一种将受造物关怀与圣经忠实相结合的宣教学。
从依赖走向独立
奥洛芬贾纳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于打造多数世界的身份认同、信仰见证、神学思想和领导力方面的自主性,要从依赖西方资金和框架转向“平等条件下”的真正互利共生,他提出一套实用的“殖民框架”评估体系来检验合作关系:倡议是产生依赖还是促进互利?谁是最终受益者,谁来承担代价?权力集中在谁手中?
他敦促继续对培养年轻领袖进行投资及抵制“知识殖民化”的神学形式,指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是在西方范式下受培训的。他表示,长期目标是建立一种本土化、情景化、先知性的宣教学,以正直态度关怀苦难、解放和有尊严地受造物关怀,服务于包括西方表达方式的全球基督教。
他说:“多数世界在人数上不断增长,但权力、资源和神学框架还大部分掌握在西方基督教手中。”
奥洛芬贾纳主张,“如果多数世界基督徒在与西方基督教建立互相依存关系之前就实现独立,则我们必须发展自身能动性和自主权”,抵制殖民框架,“重新构想摆脱这类束缚的存在方式”,持续构建关注被西方教会常常忽视甚至反对的全球争议话题的本土神学体系。
他作结语说,这些步骤将形成“一种独特的多数世界宣教学”,最终会惠及包括西方在内的全球教会。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