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法国、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都于近期承认了巴勒斯坦国。这个动作的理由貌似充分。加沙战争造成了极为可怕的境况。如果承认巴勒斯坦国能促进和平,又有谁会反对呢?
除了这点之外,早在二战后以色列建国之前,各方就达成共识:采取两国解决方案,一国是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一国是以巴勒斯坦人为主体的国家。现在不是应当落实这一方案以实现和平的时机吗?如果作为读者的您的世界观是由社交媒体塑造的,那么您几乎肯定会回答“当然”。一切似乎如此地显而易见,不是吗?
但基督徒(也希望其他人群也是)有责任超越表象和网络迷因,深入挖掘本质。因此,请让我们审视下真正可以讨论的内容,也就是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否能促进和平,还是会反而让局势恶化。
我思考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提出问题。我希望这些问题对您也是有帮助的。
问题一:获得承认的巴勒斯坦国的国界在哪里?
无国界,无国家。那么这些边界是什么呢?通常认为,巴勒斯坦国的边界是1967年之前的边界。但这么做的唯一问题是,五十万犹太人将流离失所,还使得耶路撒冷被分割。
目前,以色列的总人口为1015万(72%为犹太人,21%为阿拉伯人),这基本排除了以色列企图对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灭绝的说法。新国家(指巴勒斯坦国)的人口将为550万(约旦河西岸330万,加沙220万),且不包括任何犹太人。
问题二:哪个是政府?
国际社会承认的是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和总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Mohammad Mustafa)领导的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哈马斯在加沙拥有绝对控制权,通常不受其他国家的承认,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何根除哈马斯呢?所有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都不会派兵接入。认为哈马斯能通过消耗战而非彻底击败而被边缘化的想法,无疑是一厢情愿。根除一个不仅为自身,还要将整个民族奉为牺牲品、执着于暴力且具有殉道情结的恐怖组织,除了武力就别无他法了。
问题三:为什么至今还不落实两国解决方案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阿拉伯国家从一开始就尽全力摧毁以色列国。1948年,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军队在也门和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下,试图消灭这个新生的犹太小国。但是,他们失败了。而讽刺的是,以色列最终控制了巴勒斯坦78%的领土,远远超过最初分配给他们的56%这个比例。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区,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
第二次试图摧毁以色列的重大行动是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由埃及、约旦、叙利亚在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发动的。令人惊讶的是,以色列再次获胜,他们夺取了西岸地区(自约旦)、加沙和西奈半岛(自埃及)和戈兰高地(自叙利亚)。
另一次企图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以色列再次与埃及、叙利亚及来自伊拉克、约旦、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和沙特阿拉伯的远征军交兵。以色列虽然获胜的,但付出了惨重代价。尽管之后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仍然持续遭受哈马斯、真主党和其他主要受伊朗资助的武装组织的袭击。
问题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否都能接受两国解决方案?
鉴于上述历史,以色列政府极不可能欢迎建立一个将毁掉以色列现有边界的巴勒斯坦国,这是完全不出人意料的。
在以色列国内,意见也是众说纷纭。极右翼团体主张把所有巴勒斯坦人驱逐出约旦河西岸及加沙。有其他团体很奇怪地反对以色列国的存在。绝大多数民众所追求的,是在这片历史传承的犹大国土地上和平生活的权利。毕竟,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
很难想象,或者说甚至是完全不可能想象得到,任何以色列政府单凭西方国家有关保护承诺的保证,就放弃掉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或约旦河西岸地区。考虑到西方国家在犹太大屠杀中的历史责任,以及当前西方甚至全球范围内反犹主义的崛起,就不难理解何为犹太人坚持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巴勒斯坦人呢?他们真的很想要两国解决方案吗?2000年和2008年,他们拒绝了以色列已经接受的两国方案。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如很多西方进步派人士(我希望他们是无知)反复说道的那样,“从河流到海洋,巴勒斯坦终将自由”(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shall be free)。
他们最好的情况是,以色列国被摧毁,所有前罗马、奥斯曼、土耳其、英国委任统治巴勒斯坦(原文是British province of Palestinia,但如果直译就出历史问题,这里是直接换历史称谓的)之下的所有领土都将组成这个新国家。而最坏的情况是,新的大屠杀来临,整个地区的犹太人都被清除。
哈马斯宪章第七条(译注:哈马斯有两份宪章,一份是1988年,称原始宪章;一份是2017年,称新宪章。两者不同在于,新宪章调整和软化了原始宪章里的部分内容。这里根据下文判断,作者援引的是原始宪章)援引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一句圣训:“审判日不会到来,直到穆斯林与犹太人战斗(并杀死他们)。直到犹太人躲藏在石头和树木后面,石头和树木就会说:‘穆斯林啊!安拉的仆人!我后面藏着一个犹太人,快来杀死他。’唯有桧树(Gharkad,或作犹太树)不会这样,因为它是犹太人的树。”
宪章第三十二条说:“哈马斯自视是对抗世界犹太复国主义斗争阵营里的先锋与尖兵…阿拉伯世界各个伊斯兰组织应当..与好战的犹太人(作战)。”(译注:这段非原始宪章或新宪章的内容,应是高度总结)
当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高层都存在这类观点时,两国解决方案从何谈起?!
问题五:哈马斯如何看待西方国家对于巴勒斯坦国的承认?
毋庸置疑,哈马斯将这次承认视作重大胜利。他们为此欢欣鼓舞。例如哈马斯的高级官员加齐·哈马德(Ghazi Hamad)就宣称“承认巴勒斯坦国是10月7日行动的成果之一”。他还进一步称,这波承认代表着袭击行动的“胜利”,将袭击的暴虐性合理化为推动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压、促进巴勒斯坦建国的催化剂。哈马斯认为,他们既因为袭击以色列而获利,又强迫本国人民殉道而受益。但对于他们而言,这波仅仅只是开始。西方政府对哈马斯的奖励,实际上是在为他们的暴力行径开脱并助长其气焰。
问题六:这些西方政府为何要这时承认巴勒斯坦国呢?
他们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尽管很多政治家备受鄙夷,但他们绝非愚蠢之徒。至少是他们掌握到的信息与我们其他人一样多。那么他们为何要将这场胜利送给哈马斯呢?充其量不过是场绝望中的孤注一掷(Hail Mary):“还能怎么样?姑且先试试看吧。”
但我怀疑这背后可能另有玄机。如果我们关心的主要是因为战争造成的苦难,那么为何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不去为结束苏丹内战都奔走相告呢?有谁在乎阿富汗那三百万面临饥荒威胁的人民呢?
所有这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都拥有庞大的穆斯林移民群体,而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与犹太教本质上是对立的,所以事情绝非偶然。如果没有牵扯到犹太人,我们根本就不会面临当前的局面。
此外,这些国家的左翼政府正承受着来自国内左翼力量的压力,如绿党等极左势力就不断施压,要求对以色列采取更强硬的行动。尽管“酷儿支持巴勒斯坦”(Queers for Palestine)运动荒诞不经、极不理智,但西方反犹主义如今已经形成三重联盟(传统极右翼、新兴极左翼和日益强盛的伊斯兰主义者)。如果您认为各国政府并非受此影响,那么不妨自问:当意大利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时候,为何全国上下爆发了由左翼和伊斯兰团体联合煽动的暴乱呢?
除此之外,哈马斯也在赢得宣传战。古老的犹太血祭诽谤(译注:指的是污蔑犹太人为了宗教仪式而杀人获取血液的黑暗历史)被重新搬上台面。这种扭曲的论调堪称戈培尔式的恶毒翻版:今天,犹太人竟被描绘成纳粹,试图屠杀儿童和实施种族灭绝。
但是,各国政府理当警惕。背叛以色列或许能博得部分选民的好感,但历史还没有过哪个国家敢于与犹太人为敌而欣欣向荣。触碰上帝眼中的瞳人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译注:典出《撒迦利亚书》2:8)。
问题七:承认巴勒斯坦国有效果吗?
鉴于这种承认主要是国内政治宣传,还有不少国际道德姿态的成分,其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人质并未因此获释,以色列也不会停止对加沙(特别是在当前日益孤立的局面下)的攻击。事实上,进一步孤立以色列并奖励哈马斯,极有可能反而加剧加沙(和以色列)人民的苦难。
我的最终问题:教会应当做些什么呢?
我是没法解决这个烫手山芋的。我由衷希望两国解决方案可以成功,但它太不可能实现了,因为对犹太人的敌视已经根深蒂固,对于他们遭遇的不公正感也过于深刻。
圣经多次提到加沙,正是因为加沙乃兵家必争之地。我想提到其中的两处。其一,《列王纪上》4:24记载到,“所罗门管理大河西边的诸王,以及从提弗萨直到迦萨(译注:这里的‘迦萨’即‘加沙’)的全地,四境尽都平安”。如果四境尽都平安,岂不是美事吗?我们唯能为耶路撒冷和加沙的平安祷告。
其二,《使徒行传》有着这么一段美妙的记载,“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使徒行传》8:26)。就是在这条道路上,腓利遇到了一位皈依的埃塞俄比亚太监。诚如我们所需的:更多地去传福音。无基督,无平安。犹太人、外邦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穆斯林和名义基督徒,所有人都需要基督。愿和平君王掌权!
源自Christian Today,有删节。原作者David Robertson,前邓迪圣彼得自由教会牧师、前苏格兰自由教会会长。目前,他担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苏格兰长老会牧师。他的博客位于The Wee Flea。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