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备指的是批评或指摘别人的过错或缺点。在生活当中,我们难免被人责备,有时也会指出他人的过错。但在教会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好多弟兄姊妹认为,作为基督徒不能责备人,甚至将它当作没有爱心的表现。但这样理解对吗?基督徒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责备别人吗?
责备与爱并不冲突
有好多弟兄姊妹将责备与没有爱心等同,甚至认为责备人就是不宽容人、不给人机会的表现,认为这违背了主耶稣爱人的原则。
其实,圣书中从未否定过出于爱心的责备。主耶稣在教导门徒时,也曾严厉地责备法利赛人的伪善,指出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这样的责备正是出于对真理的坚守和对灵魂的关爱。使徒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劝勉信徒,若看到弟兄姊妹陷入过犯,应当“用温柔的心劝诫那抵挡的人”,这其中就包含着责备的意味,但前提是出于“温柔的心”和挽回的目的。
真正的爱心,不仅是包容和接纳,更包括在对方偏离真理时及时提醒,帮助其归回正路。正如医生用手术刀切除病灶是为了拯救生命,出于爱心的责备也是为了除去灵魂中的“污秽”,让弟兄姊妹在真理中成长。
责备的目的是帮助人改进,而不是单单为了惩罚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们为什么要责备人呢?难道是为了故意惩罚吗?当然不是。当看到身边的人出现偏差时,如果我们选择沉默,看似是“宽容”,实则是对对方的不负责任,任由错误的观念或行为侵蚀其生命,这绝非真爱。就像园丁若对果树的病虫害视而不见,最终只会导致果树枯萎,失去结果子的能力;同样,在属灵的道路上,当弟兄姊妹面临各样的试探与偏离时,及时的责备就如同及时的修剪与除虫,是为了让其在真理的土壤中根基稳固,结出圣灵的果子。这种出于责任的提醒,不是基于个人的情绪或偏见,而是源于对真理的敬畏和对弟兄姊妹灵魂的深切关怀,盼望他们能在光明中行走,远离一切使灵魂受损的“陷阱”。
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家人(或是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难道我们会放任不管、就这样让他随波逐流吗?当然不是。我们会第一时间指出问题所在,耐心分析错误的根源,引导他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帮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及时调整方向,避免因小错酿成大过。这种出于爱的管教,不是严苛的指责,而是希望他能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得更稳、更远。因为真正的关爱,不仅是分享喜悦,更包含在犯错时伸出援手,拉一把、扶一下,让对方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前行。
其实,弟兄姊妹之间也是如此。
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时必须立刻指出
那究竟什么事情必须要责备呢?如果只是小问题,确实不需要,可以原谅,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可以。但若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时,不论是法律还是信仰的底线,这样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必须及时责备。
就如圣书中记载,保罗当众责备彼得,这是非常不寻常、也是非常严厉的一次指责。保罗为什么会如此不给彼得面子?为什么会为这样的一件“小事”而如此责备他?因为彼得的行为等于承认了信主的外邦人若没有受割礼的话,还不算是真基督徒,或像是次一等的信徒。这样的行为是与福音的真理不合的,有可责之处,因此保罗就立刻指出。
原则就是原则,它是界定是非对错的标尺,是不容妥协和退让的底线。一旦原则被打破,就如同堤坝出现裂痕,若不及时修补,小的溃决可能演变成大的灾难,不仅会误导他人偏离正确的方向,更会损害整体的根基。就像在信仰的道路上,真理的原则是根基,任何试图模糊或违背这些原则的行为,都可能让信仰的大厦出现动摇。
因此,当原则受到挑战时,保持沉默便是对真理的辜负,及时发声、明确责备,才是对原则应有的坚守,也是对他人灵魂负责的体现。这种坚守并非固执,而是为了守护那份不容玷污的纯粹与正确,让每一个行走在其中的人都能清晰地知道何去何从,不致在模糊的边界中迷失自我。
要持守原则,若是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选择回避或妥协,这不仅不是爱,也不能带来任何帮助,更不能给教会和弟兄姊妹的生命带来任何的益处。因此,小事可包容,涉及到原则性的事情时必须要警醒,当责备的时候必须责备,为的就是要挽回人的心。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