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想要的乃是物质的丰富,但是上帝所要给人的乃是丰盛的生命。
夫子曾说:“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我常常会想到约伯,当然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苦难可以与约伯对比,也不是通过约伯的苦难经历去寻求心灵的安慰。而是我总会想起约伯说:“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
这句话是约伯经过试炼之后发出的肺腑之言,约伯看清了自己,也更认识了上帝。约伯受苦,可以称之为上帝允许的苦难,上帝允许撒旦可以攻击约伯。然而苦难不是目的,祝福才是目的。
人往往在安逸中看不清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像有些人在平顺中可以赞美上帝,但是当苦难发生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就会充满埋怨。所以,人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中,甚至在超越身体、心灵所能承受的环境中,才会暴露出自己本来的样子,同时也才能认清真实的自己。
而上帝对约伯的带领,恰恰是将他带领到生命的隐秘处去认识自己,同时转向上帝。
其实,不仅仅是约伯,对于很多基督徒而言,生命中都会有上帝雕刻的痕迹。
记得教会中有一个弟兄,他特别喜欢喝酒,虽然谈不上把酒当作水喝,但也是三餐不离酒。家人劝他要远离酒,同工们劝他要为了荣耀上帝的名,不被酒辖制,因为这位弟兄喝完酒之后就开闹,让周围的邻舍也不得益处。
所有人的劝勉都没用,后来弟兄姐妹就开始为这位弟兄祷告。很奇怪的就是,这位弟兄得了一种皮肤病,不能吸烟,也不能喝酒,一旦喝酒身上的皮肤病就会发作。弟兄最开始经历这些事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苦毒,但是在悔改认罪之后他说:“上帝给我的疾病,原是让我保全性命,否则我有可能喝酒都已经死了。”
上帝对人的带领,当人正在经历的时候不明白,但是经历之后自然会看见恩典。“以马内利”这不仅仅是基督徒之间彼此问安的一句话,更是上帝与人同在的确实的记号。
上帝会管教属祂的儿女,因为经历管教之后,生命就会进入到丰富之地。
而生命的丰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我曾想到初代教会圣徒的样子,他们经历信仰的逼迫,但是依然愿意在坟茔中敬拜上帝;他们被扔进斗兽场中,但是却没有任何恐惧,甚至在斗兽场中唱起赞美的歌声;他们放弃了物质的丰富,在地上过上客旅的生活......
生命丰盛具体的样子,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但是这生命我认识,因为这生命像耶稣的样子,有属天的盼望和平安、有生命的良善和公义、有超越世俗的坚韧和勇气。这生命从天而来也为天而活。
所以,凡事愿意跟随耶稣走这条生命道路之人,生命必然经历塑造和雕刻,至终成为上帝儿子的样子。
其实,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人就是彼得,彼得的热心有目共睹,他对耶稣的跟随也非常的坚定。但是在彼得生命中经历的造就和塑造同样也很多,比如:耶稣让他去钓鱼取钱;在祭司的院子里否认耶稣的名;提比哩亚海边的失落......这些种种都是耶稣对彼得的训练。
这种训练过后,彼得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品质——“谦卑”。在耶稣离世归父之后,彼得不再是那个心急发言的人,也不再是争论大小的人,而是单单地为福音而活。这就是耶稣劳苦的果效。
失败也好、跌倒也好,只要在主的手中,这一切都将成为祝福。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弟兄,他自认为很有才华,可以带领更多人做好一份工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在旷野放羊四十年。等呼召再一次临到他的时候,他称自己为“拙口笨舌的人”。在上帝的训练中,这位弟兄的骄傲消失了,而谦卑出现了;在上帝的训练中,这位弟兄属血气的样子消失了,而属天的盼望出现了......不敢依靠自己或向左或向右,这是这位弟兄在后期服事上帝的时候留下的榜样。
一个上帝所爱的人,必然经历被塑造和训练。在训练中,让肉体的成分渐渐减少,对圣灵的顺服越来越多;让属于世界的行为越来越少,属天的品行越来越多。
艰难的环境是让我们通向丰富的必经之路。当我们能靠着耶稣,在艰难中学习等候、学习忍耐、学习盼望,那么至终我们的生命必然会进入到流奶与蜜之地。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