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
微信

2025年冬造访以色列:硝烟之后——看见亲历者的真实与伤痕

作者: 李艾鑫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1月28日 17:40 |
播放

11月初,耶路撒冷圣公会主教座堂礼拜结束,照例进入咖啡团契时间。跟两年前不同,如今教堂只剩下一百多人。战争爆发,许多朝圣的游客信徒都选择了离开。相同情况发生在圣墓教堂,传说中曾安放耶稣遗体的停尸石,以往需要排队一小时以上才有机会进前一观,现在只需二十分钟。

2025年10月9日,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签署加沙停火协议,但长达两年的战争所留下的印记仍在 。

今年初冬,笔者踏上经历过战火后的以色列,有机会去实地参观耶路撒冷、以色列北部、约旦西岸等地,拜会经历过战火的毗邻加沙的居民;同时也拜访了仍在以色列坚守使命的基督教传教士、以及为巴勒斯坦难民提供救援的基督徒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

战争之下,这是他们的亲历与看见。

边境、恐袭、人质劫持、伤痛与团聚

艾雅拉·梅茨格(Ayala Metzger)是一位2023年10月7日遭遇哈马斯火箭袭击的幸存者和被绑架人质的家属。

她居住在在临近加沙边境不过7千米的基布兹(kibbutz,犹太人定居点)尼尔奥兹(Nir Oz)。当天,尼尔奥兹被哈马斯恐怖分子袭击,她与丈夫幸而逃生,单独在另外一处居住的公公约拉姆·梅茨格(Yoram Metzger)和婆婆塔玛尔·梅茨格(Tamar Metzger)被劫持到加沙,塔玛尔在人质交换中获释,而约拉姆在被囚禁期间遇害。

在参加由以色列政府举办的第七届全球基督徒媒体峰会中,笔者得以实地拜访这些幸存者和人质家属,其中包括艾雅拉和另外一些与她有类似经历的人。

这个峰会是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的活动,因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而中断,如今在停火协议签署后首次恢复。此次行程中,参会者有机会前往以色列北部边境、与加沙毗邻的南部 小镇、和犹太与撒玛利亚地区(JudeaandSamaria,又称约旦河西岸)。在过去两年里,这些地区的人们经历了恐袭与战争,有人失去至亲,有人家园被摧毁,也有人在朋友尸体的掩 护下得以幸存。

——艾雅拉一家人的故事:加沙边境小镇当天
2023年10月7日早上六点半,艾雅拉·梅茨格在爆炸声中跟丈夫孩子一起躲进家中的安全屋,这是一间装有铁门铁窗且防火的小房间。居住在临近加沙边境不过7千米的基布兹(kibbutz,犹太人定居点)尼尔奥兹(Nir Oz),火箭弹袭击并不罕见,但这次却不同寻常。

很快,艾雅拉在社区妈妈群里收到邻居塔玛尔 ·凯德姆·西曼托夫(Tamar Kedem Siman Tov )的消息,除了炸弹,另有一群恐怖分子正在挨家挨户放火抓人,请大家一定躲好,“你们都还好吗?我们现在还好,如果有需要帮助的,请告诉我。”

随后三四个小时内,群内不断更新着袭击的各种消息,和呼救的语音和视频。与北方戈兰高地市长所说一致,以色列不曾意料到哈马斯会突然袭击,因此等国防军反应过来赶到尼尔奥兹已经是六个小时以后。

期间,这个小的农业社区唯一自卫来自十几位青壮年组成的类似民兵的组织,他们要面对的是500多个哈马斯士兵和某些加沙居民的袭击,这也是此次哈马斯出动恐袭分子最多的地方。她的另外一个邻居加入了自卫队,将妻子和四个月的女儿安置在邻居家之后,她带着枪出去。不久被杀害。他的尸体倒在社区一家幼儿园后面的凉亭附近。等艾雅拉再次看见这位邻居的妻女时,她发现婴儿全身赤裸:哈马斯防火用高温将人从建筑物逼出,温度太高,妈妈只能用这种方法帮孩子散温。

放火,是这群袭击者最常用的破坏方式之一。艾雅拉在群里得知,他们两三人一组,放火、开枪,试图逼着居民从安全屋内出来。破坏程度随机取决于施暴者的“决心”。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她跟家人真的会用上这个安全屋,但她庆幸当时装修房子时选择保留了这个小小的房间,这让他们一家最终幸存;她更庆幸来到自己家里的恐怖分子并没有太大的“决心”——他们四进四出,没有人出来,没有人伤亡,但终于离开。

去往塔玛尔 ·凯德姆·西曼托夫家的袭击者则不然。房子依稀还能看出原本结构,但保护他们一家人的安全屋门上,却赫然可见密密麻麻的弹孔。距离塔玛尔在群里说话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下午一点半,以色列国防军发现,这对年轻的夫妻,和他们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已经遇害。三个孩子都不到十岁。

 dek64owz0rzfpmibqf.png
(被烧毁的房子)

 dek654g4mm7do5azc3.png
(布满弹孔的塔玛尔 ·凯德姆·西曼托夫(Tamar Kedem Siman Tov )一家安全屋的大门)

 dek664ic98i6j3soik.png
(遭遇悲剧的塔玛尔 ·凯德姆·西曼托夫(Tamar Kedem Siman Tov )一家)

遇害者也包括艾雅拉的公公,在与妻子一起被劫持到加沙境内后被杀害。令艾雅拉吃惊的是,劫持他们的恐怖分子并非哈马斯士兵,而是当地居民(civilians)。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他们或押禁人质,或索要赎金。艾雅拉不明白,几十年来生活在加沙边境,尼尔奥兹和加沙居民实则经常有日常往来,她的公婆也是帮助加沙居民的志愿者之一。但在这场袭击中,尼尔奥兹却是受破坏最大的基布兹,200多个房子中,唯有7所幸存,而四百多位居民里,47人被杀,76人被劫持。

今天走在社区里,随处可见黄色和黑色的旗子,黄色代表被劫持,黑色代表死亡,两种都有代表被杀害后尸体被劫持。2023年10月7日至今,尼尔奥兹还是一片火烧抢砸的废墟模样。

——迪察·奥尔和他的儿子的故事
距离尼尔奥兹北部车程四十分钟的雷姆基布兹的超新星音乐节,这是当天的另一处屠杀现场。当一群二十岁到四十岁的年轻人正享受音乐之际,哈马斯闯入。364人被杀,多人被劫持。

迪察·奥尔(Mrs. Ditza Or)的小儿子阿维纳坦·奥尔(Avinatan Or),和他的女友中以混血女孩儿诺娃(Noa Argamani)被哈马斯带走。诺娃在245天后被解救,阿维纳坦却始终毫无消息。

被囚禁多一天,人质生存的希望就渺茫一分。在这黑色的绝望里,让迪察·奥尔坚持下去的,是她的女儿请她相信,“带走阿维纳坦的不是哈马斯,而是上帝。”于是她每天站在朝南的窗户前祈祷,求耶和华指引,求小儿子不要放弃;也站出来呼吁国际社会的看见与支持。738天后,加沙停火协议签署,10月13日,阿维纳坦作为最后活着的二十名人质之一被释放。

诺娃和阿维纳坦是幸运的,但他们的朋友却永远留在了那里。尤瓦尔·拉斐尔(Yuval Raphael)躺在友人尚有余温的尸体下时,觉得那是人生中最恐怖的时刻。“不要动,不要说话,不要让他们发现你还活着,让他们觉得你已经死了。”手机那端,爸爸教她屏住呼吸,不要出声。

热烈的音乐节奏里,警示声响起,她们跟往常一样往防空洞跑。慌乱,惶恐,她们终于到了防空洞。恐怖分子也到了。伤亡惨重。

本次峰会南境线导游说,自己上次听到类似的话,是在二战纳粹犹太人大屠杀的资料里。

已经遇害的朋友的身体,是尤瓦尔最后的保护。2025年,她带着新歌《新的一天会到来》(New Day Will Rise)代表以色列参加欧洲歌唱大赛,获得总成绩第二名,并赢得了观众投票的第一名。

歌中唱到,“新的一天会升起,生命依然向前……黑暗终会退去,所有的伤痛都会走散。而我们会留在这里,即使你已说了再见。”

dek671vgjuzb7kefwu.png(超新星音乐节现场,人们纪念年轻的受害者们)

——北部边境女孩梅图拉的故事
如她歌中所唱,悲剧过后,要抱有新生和希望。这也是生活在北部边境的女孩儿梅图拉(Metula)的期望。

梅图拉生活的小镇,与黎巴嫩和叙利亚交界。哈马斯袭击南部边境后,当地便同样陷入战争威胁。2024年9月30日,以色列国防军认为,黎巴嫩真主党正准备发动类似哈马斯在一年前的袭击行动,为消除威胁,他们提前发动打击。双方开火。

梅图拉与所在社区其他人一起被建议撤离到安全地带,后来得到消息他们的房子被炸毁,乃以色列国防军误伤导致。停火后,与镇上其他年轻人不同,今年31岁的梅图拉选择回到家乡。战争对北部边境、戈兰高地的影响除了直接地惨烈,也有隐而未现的危机。以色列并不大,为何还要回到暴露危险之下的家乡,而非前往耶路撒冷、特拉维亚等大城市?梅图拉发现,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的人不足一半。政府帮助他们重建房屋,他们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家装捐赠。如今她和同事一起,在艰难地聚集学生开展中小学教育。

——“只有经济才能带来和平”
“只有经济才能带来和平(the peace will come only by economy),”在约旦河西岸开工厂的雅各布告诉参会者。早期为给从俄国来的犹太人难民提供工作,1967年六日战争后为促进当地巴勒斯坦人就业等,政府鼓励工厂从特拉维夫迁到本地,雅各布的工厂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名为“巴尔坎”的工业区(Barkan Industrial zone)内,生活着约1万工人,其中一半是巴勒斯坦人。雅各布说,一个巴勒斯坦工人要养活八口人,相当于这个工业园区负担着四万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我们都是朋友和亲人,我也不是政客,”雅各布说,这里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拿着同样水平的报酬,“这里的工人只是养育自己的孩子家人,与任何支持恐怖袭击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关心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休息。”

之前这里有三个工业中心,因为哈马斯的袭击,只剩下一个。雅各布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厂,让更多巴勒斯坦人可以在这里工作。只有经济才能带来和平。”

一位在战火中坚守的基督新教传教士:我只想陪伴他们

2025年夏,丹躲在安全屋内吃晚饭,忽然热浪袭来,冲过隔壁房间的普通窗户,又冲开安全屋特制铁窗,房屋大震。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袭击。6月13日到25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这个一直谋求核武器的邻居向以色列展示了他的导弹威力,这是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此前未曾经受过的。

自2022年来到以色列服事,丹一定程度上已经习惯了爆炸声,但这次袭击却让他直接趴在地上,害怕大哭,不能动弹。此后十几天,他每晚要等伊朗导弹发完之后,再纠结入睡。伊以十二日战争结束五个月后的今天,他患上睡眠障碍,情绪低沉,同行的韩国传教士说他可能陷入了战争创伤和抑郁。

四年来,他看到了一个真实却更为陌生、复杂的以色列。

求学是传教士拿到以色列居住合法身份的渠道之一,与来自韩国、非洲等地的传教士一样,丹在耶路撒冷一家大学进修希伯来圣经文学。在这里他接触了犹太教学者用文本分析方式诠释圣经的教导,对“起初,神创造天地”的若干种阐释、填补空白式的想象与衍生,让他直呼“这是对我信仰的极大挑战”,为此他每天祷告不要被怀疑主义打败。与普通犹太人的接触也让他发觉,一方面他们相信圣经,另一方面他们似乎更笃信某个拉比的解经,不同传统、不同倾向、地方的会堂相信着各自的拉比。

除犹太教信仰谱系的复杂外,这个国家也存在许多基督教伦理道德不能认同的现象,特拉维夫俨然已成为全球同性骄傲游行运动的大本营,毒品和性在年轻人中泛滥,这与以色列记者阿里·沙维特(Ari Shavit)的观察一致;时刻处在危机之下,战争和参军的经历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危机,一个二十出头的犹太女孩儿曾向丹表示她对未来早失去盼望;除了外部战争,以色列社会也面临内部分裂,极端正统派哈瑞迪犹太人,坚持不服兵役等主张早已引起社会其他群体的反对...

被问到日常生活是否平安,丹不如聊到其他事情那般畅快,停顿稍许,他回答到:什么是平安?以色列大大小小的冲突不断,爆炸声从没停过,在这里,平安只在信心里。

与2022年不同,向犹太人讲述耶稣基督的时候,丹的态度不再那么理所当然,直面现代以色列社会的复杂、分裂,又亲历两年战争,丹似乎更能同情犹太人的悲痛,他说,“我现在放下了自己的义,完全相信神的主权,犹太人的回归有他所定的时间,而我能做的,是陪伴他们。”

“加沙将迎来一个无比艰难的冬天”

山姆(Sam)是中东教会协会(Middle East Council of Churches)下属巴勒斯坦难民服务部(Department of Service to Palenstinian Refugees)的工作人员,战争区域人们实际的生存现状,他们算是来自外部的最近的亲历者。

该服务部成立于1948年,起初是一个临时的普世教会团体,由国际与当地的神职人员和信徒组成,于1970年首次在塞浦路斯注册,1974 年中东教会协会成立后,服务部并入其中,成为该机构的一部分。其使命是“以基督教核心价值为基础,与本地和全球伙伴合作,通过见证与‘服务行动’(diakonia),推动并改善巴勒斯坦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

据山姆介绍,服务部主要工作包括促进不同宗教与民族群体之间的理解、交流,为巴勒斯坦难民提供就业培训、连接就业机会,提供初级诊所医疗服务,尤其关注孕妇、婴幼儿、儿童、妇女和其他弱势群体的需求。战争期间,他们在加沙、黎巴嫩、约旦等地的办公室在耶路撒冷办公中心的支持下为当地提供援助。

山姆作为耶路撒冷工作人员,在过去两年内无法进入加沙提供物资帮助,他表示这是多数人道主义援助机构的共同难题,此外前往约旦河西岸的援助工作也因为安全盘查导致效率大大拖慢。在加沙,幸存医院只能优先接待重伤患者,伤口、炎症、感冒等小病的医疗资源远远不够。两年间服务部向加沙难民的支持倾向于提供这些小型医疗服务,有条件时发送妇幼资源如婴儿尿布等。由于无法直接运输食品进入加沙,他们想方法转账现金到难民手机账户,让其自行决定购买基本生活必须品,此外也承担部分心理健康支持。

在该服务部2024年5月的新闻报道中,他们机构里来自加沙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这样形容当地状况,“街道上遍布尸体、伤者,一重又一重的痛苦。许多人被困在废墟下,或倒卧在医院的院子与走廊里,却几乎无法获得适当的治疗。医院遭受严重破坏,缺乏继续运作所需的基本物资,只能由不堪重负、筋疲力尽的医疗团队勉强维持。”

与此同时,这一百多位员工至少都经历过一次流离失所,他们告诉山姆,自己已经无法辨认过去一生居住的地方。住宅区被大规模摧毁,大多数人已经不可能住在正常的屋子里。双方停火后,加沙面临严峻的重建需求。

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促成的加沙二十点停火协议中,要求建立一个巴勒斯坦技术官僚部门在加沙展开大规模重建工程。但山姆担心资金来源,他直言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ian Authority)决无力承担如此大规模的重建任务,除非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施以援手。

联合国估计,加沙现在约有150万人居住在帐篷等临时搭建的住所里。上周,冷雨狂风已席卷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地区。帐篷既抵挡不了寒风,也抵挡不了暴雨,低洼地带的难民帐篷已经浸泡在积水里。

11月已接近尾声,山姆知道,居住在帐篷里,保暖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在服务部工作十几年,这位颇有经验的人道主义援助者担心,“加沙将迎来一个无比艰难的冬天。”

 

 (文中图片来源:拍摄/李艾鑫)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