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肢体道出这样的疑问:“现在教会的敬拜是否有些变味了,感觉更像是一场晚会,不像是一场敬拜上帝的聚会。”
这样的困惑并非个例。当舞台灯光愈发炫目,节目编排愈发精巧,不少信徒开始在喧嚣中感到一丝迷失。敬拜本应是心灵与主之间的真诚对话,是带着敬畏与感恩的谦卑降服,可当形式的堆砌逐渐占据主导,情感的调动多于真理的喂养,形式主义越发地在我们的敬拜之中蔓延,这究竟是取悦谁呢?
真正的敬拜,应当让心灵在真理的磐石上扎根,让生命在圣灵的感动中更新,如此才是真正对主的敬拜。
不是为了给人看
我们的敬拜,并不是为了做给其他人看。就如今日许多教会的诗班献诗,好像仅仅是为了聚集在一起做给人看、唱给人听。这种表演式的呈现,往往将焦点聚集在声音的悦耳、动作的整齐上,却忽略了诗歌本身所蕴含的对上帝的赞美与敬拜的实质。会众对于诗班的敬拜,最终仅仅只是鼓掌。当献诗变成了一种才艺展示,信徒的注意力便容易从对上帝的仰望转移到对人的评价上,敬拜的核心也就随之偏离。
真正的诗班献诗,应当是弟兄姐妹带着对上帝的爱与敬畏,用心灵和诚实将颂赞献给至高的上帝,让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源自内心深处对主的感恩与尊崇,如此才能让圣灵在其中做工,使众人在诗歌中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与恩典。
其实,敬拜也是如此。不论我们敬拜的程序和形式是如何的,都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为了与上帝建立美好的生命联系。这样的敬拜会使我们的心真正地与主发生生命的灵交,最终将人的心归正到上帝的里面。
不是为了只是比别人好
有的教会只是一味地与人比较,看别的教会有多少人参加聚会、敬拜的形式有多新颖、诗班的演唱水平有多高,甚至在设备和场地的华丽程度上争强好胜。这种比较的心态,会让教会在敬拜的道路上渐渐迷失方向,将精力耗费在表面的光鲜上,却忽略了敬拜的本质是心灵的归向与生命的更新。
还有的教会看其他的教会建得有多大、装修花多少钱,把教堂的规模和装修的奢华程度当作衡量教会属灵生命的标准,却忘记了教会的核心是基督的身体,是信徒彼此相爱、彼此建立的共同体。他们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物质设施的攀比中,却很少关注信徒生命的成长、灵魂的牧养以及对周围人群的关爱与服事。这种以物质为导向的追求,不仅无法彰显上帝的荣耀,反而会让教会陷入世俗化的陷阱,失去敬拜的真谛和见证的力量,使得敬拜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以心灵和诚实亲近上帝的初衷,转而变成了一场外在条件的较量。
当教会的目光聚焦于与他人的比较时,就很难静下心来聆听上帝的声音,也无法真正体贴弟兄姐妹内心的属灵需求,使得教会和敬拜都失去了应有的深度和力量,变成了一场没有灵魂的竞赛。
不是为了被人夸
有的人也在教会做了不少的事,但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人引到主那里去,也不是为了传扬主的福音,更不是使教会能有见证。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在人面前表现自己,以此显出自己更有能力,哪怕有些教会圣工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负面作用,但只要能带来暂时的益处,他们仍然不遗余力。
这种以自我表现为核心的行事方式,本质上是将教会的平台当作彰显个人能力的舞台,把圣工的果效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他们在策划活动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上帝的心意、能否促进信徒的灵命成长,而是如何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获得更高的评价;在与人合作时,他们常常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的意见,生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导致同工内部产生隔阂与矛盾。久而久之,教会中真诚的团契被功利的竞争所取代,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爱变成了表面的客套,原本应该充满属灵温暖的共同体,逐渐被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使得那些真正渴望追求真理、寻求属灵帮助的人感到疲惫和疏离,也让教会的见证在不知不觉中打了折扣。
对于一个在教会事奉的人来说,我们应当追求的是讨上帝的喜悦而非人的称赞。我们的事奉动机应源于对上帝的爱与顺服,而非被他人认可。当我们将焦点放在上帝身上时,就会在每一项圣工中寻求祂的旨意,以谦卑的心态与同工配搭,耐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因为知道众人都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他们各有恩赐,唯有彼此联络、互相建立,才能让教会在真理中合一成长。
这样的事奉,不求表面的喧哗与短暂的荣耀,而是默默付出,在平凡的职分上忠心尽责,用生命见证上帝的荣美,使教会真正成为彰显基督恩典与爱的地方,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从上帝而来的平安与盼望,而不是陷入对人的评价与比较之中。
教会要恢复原有的敬拜光景。当教会拥有美好的属灵敬拜氛围时,弟兄姐妹的心就会被真理的灵所感动,不再因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被人看见而分心,而是全然降服在上帝面前,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祂。这种敬拜不是表演给人看的节目,也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是信徒发自内心对上帝的感恩、赞美与仰望,是灵魂深处与造物主的真实相遇。在这样的敬拜中,每个人都能放下自我的重担,在上帝的同在中得享安息与更新,教会也会因此充满从上而来的能力,弟兄姐妹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在基督的爱里重新连接,不再被比较和评价所辖制,而是以真诚的爱心彼此接纳、互相劝勉,共同在敬拜中经历上帝的同在,让荣耀归于祂,而非归于任何个人。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