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88年起,威尔士语才有了全本圣经。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威尔士语
威尔士语属于不列颠的原始语言。在罗马占领期间,威尔士语是不列颠行省的当地语言,它也因此吸收了部分拉丁语元素。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不列颠的时候,他们带来了英语。但英语与威尔士语互不通。在英语中,表示“外国的”单词成为现代词汇“Welsh”(英语中作“威尔士”),因为这一门不列颠语言对于他们而言完全是外语。
在语言学上,威尔士语被归类为凯尔特语之下。古代不列颠语言(语言学上称之为“布立吞亚支”,Brythonic)是三种现代语言形式的前身,也就是威尔斯语(在威尔士使用)、康沃尔语(康沃尔的原始语言)和布列塔尼语(在布列塔尼使用,今为法国一部分)。这三种语言具有某种程度的互通性,尽管它们都因为各自发展出不同的书写及拼写体系(语言学上称之为“正写法”)而看起来存在显著差异。直至都铎时代,威尔士语还是被称之为不列颠语或不列颠语言,但它在威尔士语中被称之为“cymraeg”。
直至宗教改革时期,与其他西欧地方一样,威尔士的基督徒也是使用拉丁语圣经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没有使用各个民族自己语言的圣经,基督教在欧洲还是得以迅速传播。圣大卫和其他传教士僧侣使用不列颠语和拉丁语圣经向其他凯尔特地区传教。虽然有部分零碎的经句被翻译为威尔士语,但威尔士语圣经本身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都铎时代
威尔士宗教改革的历史可追溯到1485年,当时英国王位由亨利·都铎继承。这位亨利是埃德蒙·都铎之子,而埃德蒙则是安格尔西都铎家族(Tudors of Anglesey)的后裔。亨利的王室血统源自他的母亲、英格兰的玛格丽特·博福特(Elizabeth Beaufort,她的父亲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她本人是合法化的私生女)。在亨利七世(即亨利·都铎)的统治时期,很多威尔士人来到伦敦的王庭。都铎时代的英格兰纹章盾徽中有一条威尔士龙,这个设计直到英王詹姆斯一世(他本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即位为英王后称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才被苏格兰独角兽取代。
英国圣公会
1534年,亨利七世的儿子亨利八世创建了英国圣公会。1536年,亨利八世通过《联合法案》将英格兰和威尔士在行政上整合为一个王国。如此意味着英国圣公会的覆盖面也到了威尔士。1539年,英语版《大圣经》(Great Bible)被放置到王国境内每一间牧区教堂之中。这个措施在英格兰广受欢迎,但在说威尔士语的威尔士和说康沃尔语的康沃尔部分牧区却引发了不满。在那些不说英语的地方,人们更倾向使用拉丁语圣经,尽管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这门语言。
英王伊丽莎白一世
1536年,亨利八世以“通奸罪”处死王后安妮·博林(Anne Boleyn)。在此之后,亨利与她所生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主要由布兰奇·帕里(Blanche Parry)这位土生土长的威尔士人抚养长大。帕里来自赫里福德郡威伊河以西的地区,当时这一带还是威尔士语区。帕里一生都陪伴在伊丽莎白身边,有记载说,两人在宫廷里作私密谈话时会使用威尔士语。这位传奇女士的故事在鲁斯·理查德森(Ruth Richardson)所著的《布兰奇女士: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密友》(Mistress Blanche: Queen Elizabeth I’s Confidante)中有记载。伊丽莎白的威尔士语流利程度尚不清楚,但她肯定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士语水平有相当程度。1558年,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女王(Mary I,亨利八世与阿拉贡的凯瑟琳所生)去世,她即位为女王,称伊丽莎白一世。玛丽一世在位期间将英国圣公会改回为天主教,伊丽莎白本可以维持现状,但她选择恢复教会为新教信仰。
伊丽莎白一世有着个人基督教信仰。她乐于保留部分旧式天主教传统和敬拜风格,容忍温和派天主教徒,只要他们不威胁到国家安全或构成叛国罪。伊丽莎白对于自身都铎威尔士血统有着极高的自豪感,尽管她母亲安妮·博林却是一位英格兰人。
委托制作威尔士语圣经
英国圣公会的建立有效地将女性权威的原则融入到圣公会基因当中,因为亨利八世的女儿们及之后所有即位的女王都可以成为英国圣公会最高领袖(Supreme Governor of Church of England),对教会主教们拥有权威。伊丽莎白女王的权威相当现实,她利用权威任命主教,授权他们修订英语版《大圣经》。1568年,这部经过修订后的圣经以《主教圣经》(Bishops’ Bible)的名义出版发行。
同时,伊丽莎白女王决心要将圣经翻译为威尔士语。这一决定有着很多因数促成,但她本人的新教信仰和对威尔士语的认识是关键。1563年,也就是她统治的第五年,英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威尔士及赫里福德的主教确保圣经和《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被翻译为“不列颠语或威尔士语”,还能够被放置在这些地区的每间牧区教堂之中。
1567年版《诗篇》
威廉·塞尔斯伯里(William Salesbury)将《公祷书》从英语翻译为威尔士语。他还将《诗篇》从希伯来语翻译为威尔士语,这部书也是第一部被翻译为威尔士语的完整圣经章节。1567年5月6日,威尔士语版的《公祷书》连同同语种《诗篇》出版发行。
1567年版《新约圣经》
威尔士语《新约圣经》是由三位人士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圣戴维斯主教理查德·戴维斯(Richard Davies)翻译了《提摩太前书》、《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主教的领唱者托马斯·休厄特(Thomas Huet)翻译了《启示录》。但是,大部分翻译工作都是由威廉·塞尔斯伯里完成的。这部新约圣经在1567年10月7日以《新约圣经》(威尔士语作“Y Testament Newydd”)的名义出版发行。这些译本有助于强化伊丽莎白女王治下威尔士人对都铎王朝的忠诚心。
1588版全本威尔士语圣经
塞尔斯伯里的《新约圣经》和《诗篇》后来经过修订,旧约其他部分和《启示录》都得以翻译完成。1588年,所有这些作品都合为一部全本威尔士语圣经出版发行,为威尔士的官方钦定版。该作品主要归于威廉·摩根(William Morgan)的努力,它在最初被称之为“圣洁圣经”(威尔士语作“Y Beibl Cyssegr-Lan”),但通常人们称其为《威廉·摩根圣经》。这部圣经的原始拷贝目前存放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在2025年6月至7月的威尔士圣大卫大教堂举办的展览中做过展出。
今天,这部圣经的使用版本是1620年修订版。作品是在摩根去世后由理查德·帕里(Richard Parry)主教和约翰·戴维斯(Dr.John Davies)完成的,两人对语言进行了改良,对文字拼写作了更新。
意义
威尔士语差不多是世界上第二十种获得全本圣经的语言,排在希腊语、科普特语、拉丁语、叙利亚语、亚美尼亚语和斯拉夫语等古代译本之后;以中世纪译本而言,排在捷克语和英语之后;以宗教改革时期译本而论,排在德语和法语之后。但与威尔士语所不同的是,上述大多数语言都是拥有数百万使用者的主要语言。
威尔士语圣经有助于保护威尔士语言,保持圣经的文化核心地位,为威尔士成为复兴之地奠定了基础。1904年威尔士复兴对世界基督教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988年版新威尔士语圣经
《威廉·摩根圣经》一直都是标准威尔士语圣经,直至圣经协会在1988年推出《新威尔士语圣经》(威尔士语作“Y Beibl Cymraeg Newydd”)。这本圣经是从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翻译而来的,为的是纪念原始1588年版圣经诞生400周年。2004年,该圣经经修订后作《修订新威尔士语圣经》(威尔士语作“Beibl Cymraeg Newydd Diwygiedig”),成为今天大多数威尔士语教会使用的版本,也是威尔士教会(Church in Wales)目前的钦定版。
2013年版Beibl.net圣经
现在,很多威尔士语基督徒偏好使用一个名为《beibl.net》的新近译本。这个版本的圣经从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翻译而来,使用了日常使用的口语化威尔士语。它最初是于2013年在网站beibl.net上发布的,因此得名。2015年,圣经协会将《beibl.net》出版发行。
网络版
历史长河之中,很多其他的人都翻译过圣经的部分内容,如诗篇、福音书和新约等,但它们都未能达到上述三个版本的受欢迎程度。今天,威尔士语圣经依然深受威尔士语使用者的喜爱和使用,运用科技与时俱进。所有上述威尔士语圣经都收入到YouVersion和名为“ap Beibl”(威尔士语意为“圣经应用程序”)的热门威尔士语圣经应用程序,可免费下载到手机上。
源自Christian Today,原作者Neil Rees。译文有增加部分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内容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