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微信

疲惫的人呐,你要如何复原?

作者: 石伊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09日 13:59 |
播放

在快餐文化盛行、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里,每个人仿佛被施了魔法,变成了一只小陀螺。开始时,在各种外力的推动下欢快地旋转着。时间悄然流逝,最初的助推力逐渐消失,它的转动便不再顺畅,最终也只能歪在一旁,仿佛失去了生命力与核心。

那些如陀螺般过着朝九晚五、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生活的人们,每日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拖着疲倦的身体四处奔波。他们脚步沉重,目光倦怠,疲惫的心也无处安放。

然而,我们终究不是陀螺,陀螺也不可能无止境地转下去。疲惫的人是没有喜乐的。他们总是眉头紧锁,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句“累啊”,发出的叹息满是无奈;疲惫的人也失去了活力与灵感,他们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疲惫的人内心空荡荡,即便拥有物质的满足,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温度,觉得身体被掏空、精神被耗竭。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这般疲惫?

有时候,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在“内卷”成风的大环境下,我们被迫裹挟进这样一种看似积极进取、实则暗藏压力与捆绑的环境里。

但更多时候,疲惫是我们自己“招惹”来的。我们难以过节制、规律的生活,为了满足肉体私欲,熬夜刷剧、玩游戏……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令自己疲惫不堪;或者是内心的争竞、比较心的作祟,驱使我们在无形的赛道上奔跑,消耗了大量精力;又或许是我们的界限感过于模糊,时常去承担一些越界的工作和责任,导致劳力伤神;另外,当我们对自我定位不清时,就如同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盲目努力,徒增疲惫;当然,还有一种空虚的疲惫,那就是人心被空虚笼罩,哪怕身体一动没动,也会觉得累到不行,打不起精神。这种疲惫最无厘头,也最难驱散。

如果只是身体上的疲惫,还好解决。只需暂时丢下手头的事,美美地躺在舒服的床上,睡上一大觉,就如手机重新电量满格。再次起身,就会精力充沛、神采飞扬。

倘若我们面对的是自讨的疲惫,那就得从自身出发,树立起安息的心态。

一方面,我们要由衷地承认自己是受造之物,需要遵循上帝的时间律。早睡早起、保守安息,这是生活本真的节奏。我们要清晰的意识到,人既然被造,那就是有局限的。有些事我们能够做到,有些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只需竭力尽上本分就好,不必在不属于自己的领域或责任范围内,反复折磨自己。我们要把自己手上的大小事都交托给上帝。

另一方面,要在信仰里面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我们是上帝宝贵的儿女,身体犹如上帝的殿,我们理当保守、顾惜。切不可因一心扑在事务上,而忽略了自身的重要性。须知,总有一天,身体会不堪重负,到那时,后悔也就来不及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要消解最后一种可怕的疲惫感,就得在上帝的爱与同在中得以恢复。我们不是因为做了什么大事而被爱,而是我们本身的存在就值得被爱。所以,当疲惫来袭,我们只管一无挂虑,来到天父爸爸面前,卸下一切伪装,做个单纯的孩子,毫无保留地躺卧在祂全然接纳的爱与怀抱中,坦诚地向祂诉说心中最深的疲乏与软弱。那样,上帝自会让我们经历奇妙的释放与安歇。在祂爱的避难所,疲惫渐渐消散,喜乐涓涓流来,让我们重新得力,再次出发。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Ben White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