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微信
简介
李道南

李道南,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成长于苏北农村,现定居苏州,供职于一家日资企业。十五年前在中专学校读书时接触基督教并慕道,后于读研期间受洗归主,之后参与大学生团契服侍,至今有十年之久。业余参与文字事工,并作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关注当下城市化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基督教在社会巨大转型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以宗教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基督教所遇到的危机和机遇。

李道南—作者文章

  • 上帝为何拒绝被偶像化?从“自有永有”到救恩的超越性

    上帝是没有形象的,也没有名字。祂不姓耶,也不叫耶和华。祂不能被我们看见,也不能被我们明确地感知到,但是祂能让我们知道祂的存在,这是通过耶稣、通过救恩等方式实现的。因此不要用任何传统的观念,把上帝形象化、偶像化。因为偶像化的上帝,就矮化了祂的大能。
  • 赎罪券并未消失:从中世纪天堂门票到现代信仰变现

    如果我们把赎罪券定义为,利用信徒的信任开发的可变现的产品,那么今天无论在教会还是社会中,赎罪券都普遍存在。比如那些在台上叫卖的被虚夸成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不也是一种赎罪券吗?!那些被明星弄得神魂颠倒的狂热粉丝,为此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不也是赎罪券吗?!那些花费重金购买据说能辟邪的十字架或者其他宗教产品...
  • 恩宠的垄断与反垄断:赎罪券争议中的教会权威与个体救赎

    赎罪券有着严密的逻辑,但是这种逻辑的基础却是教皇从上帝那里借来的。他甚至凌驾于上帝之上,让上帝为自己的理论背锅,上帝成为他们的仆人。信仰是信徒个体与上帝的关系,除了耶稣和圣灵之外,谁也做不得这个中介和桥梁。
  • 印刷术的反噬:赎罪券如何印刷出自己的掘墓人?

    印刷厂的老板们,为了拿到印制赎罪券的订单,纷纷采取不正当手段,贿赂主教。等到马丁路德这位超级自媒体现象级大腕一出来,他们发现生意来了。马丁路德的软文写作水平十分高超,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是百万加的阅读量。可以说马丁路德一个人养活并壮大了维滕堡的印刷产业。到他去世的1546年,这个小城有六家大型印刷厂。1...
  • 平信徒简史:从平等到对立

    平信徒首次出现,据考证是在克莱门的书信中,在他的信中,平信徒被用作与敬拜和神圣无关的概念。在其后德尔图良的书信中,首次将平信徒看作“非圣职承担者”,但在他的观念中,圣职和平信徒只是分工不同,不是从属关系。
  • 在世俗化的进程中,基督教终将灭亡吗?

    纵然科学和现代化的进程,会把宗教赶进一个狭小的角落,如果以此断定宗教的消亡,那么显然会把人的存在倾向于等同可以计算的机械。世俗化导致宗教消亡的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启蒙运动以来的机械论,这一观念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还原论。正是阿基米德所言,给他一个基点,就能撬动地球一样,对于还原论来说,给他足够的材料也能...
  • 上帝是我们的护佑者吗?

    我们的成长和独立,是要我们自己明白和上帝的关系,让我们臣服在上帝面前,而不是像一个孩子一样,让上帝处处满足我们的要求,让上帝臣服在我们面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让上帝为我们的人生背锅。因此,信仰是什么?信仰是我们把自己置于上帝的旨意之下,自己去顺服上帝的旨意,是一种在上帝面前臣服的态度。
  • 教会发免费鸡蛋给老人被诟病?我们是否忽视了老人的需要和孤独?

    发鸡蛋给老年人,同样是一种爱,是对耶稣爱的彰显。福音的爱从来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匍匐于地。那些热衷于领鸡蛋的老年群体,他们需要的也许不是鸡蛋,而是理解尊重和接纳,他们需要的是朋友,需要的是福音。
  • 再思爱人如己:爱他人就是爱自己了

    爱人如己,他人从你这里得到爱,他们也会回报爱给你。一个只爱自己而不会爱他人的人,必然会寸步难行。我们的爱不应该只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应该扩大到邻舍。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痛苦、困境、失败和不公当成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深陷同样的困境时,也必然会得到相同的回报,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爱!
  • 效法耶稣,享受与他人的用餐

    在今天的社会,不用说和朋友用餐了,就是同一个教会的信徒也很少有机会一同用餐,他们往往是聚会的时候见一次,崇拜结束就分开了,不用说一起用餐,就是一起交流都不多。今天的社会不仅是那些年轻人孤独,就是基督徒也孤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