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圣公会和天主教历法中纪念爱德华忏悔者(King Edward the Confessor)这位英国圣徒及国王的日子。爱德华重修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后世英国君主在此地进行加冕礼时,都会追忆他的丰功伟绩。而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来自艾斯利普的男孩
约公元1004年,爱德华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艾斯利普村(Islip),此地距离牛津以北约六英里(约9.65公里)。爱德华很可能就是在村教堂里受洗的。
爱德华生于英国王室。他的父亲是英王埃塞尔雷德决策无方者(King Ethelred II the Unready),母亲是王后诺曼底的艾玛(Emma of Normandy,但王室记录里作埃尔夫吉芙,“Ælfgifu”)。艾玛教导爱德华仁慈和谦逊的人生品格。那个时候,英格兰时局动荡,频频遭遇维京人的入侵。为了确保儿子的安全,艾玛在1013年将爱德华带回娘家诺曼底,让他接受兄长(译注:根据前文时间线推测,这里应当指的是诺曼底公爵理查德二世,他是艾玛的大哥)抚养,与表亲们一同长大。
艾玛后来返回英格兰。在英王埃塞尔雷德于1016年去世后,艾玛嫁给了克努特大帝(Canute the Great,英国短暂的丹麦王朝的创立者),另生一子哈德克努特(Harthacanute,一作 Harthacnut)。克努特去世后,哈德克努特即位为英王,但他忙于在丹麦或挪威稳固统治,长期不在英格兰,于是艾玛成为他在英格兰的摄政。同时,爱德华在诺曼底度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成长为诺曼人,而王位继承权在召唤着他。
诺曼联系
爱德华的母亲诺曼底的艾玛是诺曼底公爵理查德一世的女儿。父亲死后,大哥继承爵位,称理查德二世。之后继承诺曼底公爵爵位的是理查德的儿子罗贝尔(Robert),称罗贝尔一世。罗贝尔一世是爱德华的表兄,他有个儿子叫威廉(William),也就是被后世称之为诺曼征服者的英王威廉一世。
英王爱德华
1042年,爱德华的同母异父弟弟、英王哈德克努特去世(译注:史书称是急病去世,后世怀疑有谋杀成分)。贤人会议(Witan,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的英国议会)向爱德华发出即位邀请。于是在1043年的复活节,爱德华在威塞克斯王国旧都的温彻斯特大教堂加冕称王。这场加冕礼是仿照旧约圣经记载的仪式进行的,爱德华对宣誓仪式极为重视。在加冕礼上,他获赠一枚蓝宝石戒指,此物后来成为一系列传奇故事的焦点。
王后伊迪丝
爱德华曾经发过誓,要一生独身,但即位后的他在1044年迎娶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的女儿伊迪丝(Edith)为妻子。王后伊迪丝接受过很高的教育,能说多种语言。她成长于威尔特郡的威尔顿修道院,是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两人的婚姻没有带来子嗣,但爱德华坚信婚姻的神圣性,两人自始至终保持忠诚。根据传统的说法,爱德华帮助解决过很多婚姻危机中的夫妻矛盾。
爱德华的统治
英王爱德华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力图仿效耶稣(《提摩太后书》2:12),以圣经标准和美德修身齐家。他追求以神的智慧治国(《列王纪上》3:28),按照公义平天下(《诗篇》9:8)。他通过修道院院长和主教们的建言,寻求神的指引(《撒母耳记上》14:37)。爱德华以其属灵美德著称——仁爱、恩慈、和平、忍耐和温柔(《加拉太书》5:22-23)。这位虔诚祷告的君王被后世誉为“戴冠修士”(the crowned monk),彰显的正是有君尊的祭司的理念(《彼得前书》2:9)。
爱德华“关怀臣民、奉神之名施政”的仆人式君王形象深得民心。他颁布了公平公正的法律,即中世纪著名的《爱德华忏悔者之法》(拉丁语:Leges Edwardi Confessoris。学界存疑,认为这部法律应当是在他去世后颁布的),被誉为明智的立法者。他也废除了人民向国库缴纳的重税,转而依靠自身领地收入维持国家开支。他竭力在权贵贵族、维京人和诺曼人之间扮演和平使者(《马太福音》5:9),他的统治时期被纪念为和平繁荣的时代。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爱德华国王致力于复兴在维京入侵时期遭到破坏的英国教会及礼拜仪式。他重建教堂和修道院,把自己的休闲时光用于祷告和慈善事业。他的一大持久遗产就是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虽然它最初是一所供奉圣彼得的本笃会修道院。爱德华将包括自己出生地艾斯利普的庄园在内的土地和财产都献给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给予其对牧区教堂的庇护权。根据传统,爱德华国王委托大教堂的修士保管王室仪仗,使得大教堂成为后来英王加冕礼的举行地。
去世
1065年12月28日,新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奉献仪式,但国王本人因为病重无法出席。一周后,也就是1066年1月5日,爱德华驾崩。《贝约挂毯》上描绘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他举行的葬礼仪式。由于无子嗣,他的去世留下了英国王位继承危机,进而塑造了英国历史。作为威塞克斯王朝最后一位本土国王的爱德华忏悔者,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今人的我们对于爱德华的了解大多来自《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贝约挂毯》和国王遗孀伊迪丝王后委托编写的《爱德华王传》(拉丁语:Vita Ædwardi Regis)。后来的人们将他比作以色列的大卫王。
哈罗德二世
在爱德华去世后的1066年,贤人会议选出国王遗孀伊迪丝王后的哥哥、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戈德温森(Harold Godwinson)继承王位,史称哈罗德二世。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的仪式也描绘在《贝约挂毯》上。当时的英国面临着丹麦人、北欧人和诺曼人的威胁,哈罗德二世设法在斯坦福桥战役中击败北欧人,但不久后就阵亡于黑斯廷斯战役。之后,贤人会议又选出爱德华国王的侄孙显贵者埃德加(Edgar Atheling)作英王,但这位王一生都没有进行过加冕礼。
威廉征服者
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军直取伦敦,并于1066年圣诞节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他之前发过誓,要恪守爱德华国王的法令,可惜他并未遵行。相比下,威廉以武力治国更突显出爱德华的柔性治国遗产。
圣爱德华忏悔者
在获正式册封之前,爱德华就已经被尊为圣人很久了。1161年1月5日,也就是在英王亨利二世统治时期,天主教会教宗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正式封爱德华为圣徒,给予他“忏悔者”的尊号,该称号是授予未以殉道方式离世的圣徒的。1163年10月13日,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à Becket,亨利二世的朋友及盟友,王国的首相,坎特伯雷大主教。后来与国王交恶,被王国派遣的四名骑士谋杀)主持仪式,将爱德华的圣骸移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处特殊圣龛。
当时,天主教会教宗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the Great,英格兰的使徒)和英王埃德蒙殉道者(Edmund the Martyr)被视作英格兰的国家主保圣人。后来又增加爱德华忏悔者为第三位主保圣人。
亨利三世
英王亨利三世很钦佩爱德华忏悔者,视其作楷模,还将其比作大卫王。对于诺曼王朝而言,宣称继承自最后一位撒克逊国王的王位也是具有政治便利性的。
爱德华最开始修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存在了两个世纪,到了1245年,亨利三世修建了一座更宏伟的大教堂。他还为圣爱德华修建了新的陵寝,在1269年10月13日将国王遗骸迁入。爱德华的圣龛成为一处重要的朝圣地,还是少数几个幸免于宗教改革浪潮中的圣龛之一。
在温莎城堡,亨利三世修建了一所著名的小教堂——专门用于王室婚礼及葬礼——供奉给圣爱德华忏悔者。他也在爱德华的出生地艾斯利普修建了一座今已不存的教堂,这座教堂后来在宗教改革期间被改作谷仓。2006年,电视考古节目《时间团队》(Time Team)试图寻找这座教堂的遗址,但未果。
后来也叫爱德华的英王
为了纪念爱德华忏悔者,亨利三世为长子取名爱德华。这位爱德华王子后来成为英王爱德华一世,由此开始了以爱德华为国王名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爱德华八世。
被圣乔治取代
圣爱德华忏悔者作为英格兰的主保圣人直至1348年,当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将圣乔治(St George)尊为英格兰唯一的主保圣人,还将温莎城堡的那座小教堂奉献给他。尽管如此,爱德华忏悔者依然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历史人物,英伦群岛上有约七十座圣公会及天主教会教堂是供奉他的,美国也有几间。因为公正统治和对上帝的虔诚,圣爱德华被视作君王及艰难婚姻的主保圣人。
圣爱德华的王冠
作为英国君主合法性的象征,圣爱德华的王冠在英王加冕礼上使用了好几个世纪。1649年,英国进入短暂的共和国时期,君主制被废除,爱德华王冠上的珠宝或卖或毁。复辟之后,查理二世以部分寻回的原件重建王冠,使其成为正式的加冕王冠。上文中爱德华戒指上的那枚蓝宝石得以保存下来,在1838年镶嵌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帝国王冠顶部的十字架上。由此,爱德华的遗产得以在历代英王加冕礼上延续下来,包括2023年英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礼。
圣爱德华忏悔者日
在圣公会和天主教会的历法上,10月13日是用来纪念爱德华忏悔者的日子,也就是亨利三世修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奉献日和国王遗骸迁入圣龛那日。在这一天,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钟声便会在午后响起,紧接着是举行纪念国王的特别晚祷仪式,伦敦市长经常会出席这个仪式。
集祷文
圣公会纪念爱德华忏悔者这位圣徒兼国王的集祷文如下(以下援引了圣公会传统的中译,非原文翻译):
主权之上帝,你曾使你仆人爱德华继承世上国位,又赐他渴慕天上王国之心:
求主叫我们能用言语行为,表明基督的信仰,使我们可以和众圣徒,一同承受你永远的荣耀;这都是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是永远活着,与你及圣灵,一同执政,一同为王,永为一上帝,世世无尽。阿们
源自Christian Today,原作者Neil Rees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